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字狱(文字獄)  拼音:wén zì yù
专制时代,因为文字上的关系而引起的罪案。以清朝为最多。
《漢語大詞典》:意制(意製)
亦作“ 意制 ”。
(1).制作;创制。《宋书·谢灵运传论》:“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原其飈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製相诡。”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谜:“古无谜字,若其意制,即 伍举 、 东方朔 谓之隐者是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通考》既该且覈,规模意制,足称完书。”
(2).做作。故意做出的某种表情、腔调。南史·张融传:“至 融 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见者惊异,聚观成市,而 融 了无愧色。”
见“ 意製 ”。
《漢語大詞典》:饰名(飾名)
谓故意做作,谋取美名。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 莽 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见者以为僮僕使人,问乃知其夫人。其饰名如此。”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臣愿陛下修復旧典,申戒銓司,核功过,勿循毁誉,量才能以责名实……则人不得饰名以求功,而亦不得巧文以避罪矣。”
《国语辞典》:作倖  拼音:zuò xìng
刁难,故意为难。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多谢你使心作倖白头翁!若不是这些懵懂,怎能勾一家儿团聚喜融融?」
《国语辞典》:卖名(卖名)  拼音:mài míng
故意做出特异的行为,以显名于世。《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于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也作「卖声」。
《漢語大詞典》:显问(顯問)
谓明显之事而故意询问。六韬·选将:“知之有八徵:……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漢語大詞典》:装腔(裝腔)
故意做作。红楼梦第三四回:“你还装腔呢!人人都知道是你説的。”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我所不喜欢的是他题了家书两个字。那么,为什么刻了出来给许多人看的呢?不免有些装腔。”
分類:故意做作
《漢語大詞典》:默视(默視)
默默而视。多指对该管的事故意不管或漠不关心。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谈话》引 向培良 文:“不免觉得他稍微有一点过于冷静,过于默视的样子,而其实他是无时不充满着热烈的希望,发挥着丰富的感情的。” 杨大群 《东北王世家》第五三回:“因战斗骚乱之故,致使帝国之权利、利益有遭致危害之虞时,本司令官不能默视。”
《國語辭典》:倒装(倒裝)  拼音:dào zhuāng
在语文中,为了某种修辞需要,刻意颠倒文法上的顺序。如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即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的倒装。也作「倒置」。
《國語辭典》:刁蹬  拼音:diāo dèng
刁难、为难他人。元。徐元瑞《吏学指南。序》:「刁蹬,谓事应速而故意蹭蹬而阻滞者。」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若是将咱刁蹬,休道我不敢掀腾。」《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及至施复肯与成交,却又道方员无真假,比原价反要增厚,故意作难刁蹬,直徵个心满意足,方才移去。」
《漢語大詞典》:寻气(尋氣)
故意找麻烦或闹别扭。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老汉反而说:‘你甭和我寻气!我给人家十块钱做啥?我那么傻?我在 黄堡镇 下馆子哩。’”
《国语辞典》:摆出(摆出)  拼音:bǎi chū
1.把东西摆放出来。如:「一到黄昏,摊贩就在地上摆出各式各样的货品,大声叫卖。」
2.装出,故意显示。如:「他什么都不懂,还摆出一副非常专精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孙辞(孫辭)
(1).谦逊的言辞。孙,通“ 逊 ”。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孙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礼记·儒行“孙接者,仁之能也” 唐 孔颖达 疏:“言孙辞接物是仁儒之技能。”
(2).犹遁辞。故意掩饰本意或避开正题的话。孙,通“ 逊 ”。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观鱼者。 臧 僖伯 諫……公曰:‘吾将略地焉。’” 晋 杜预 注:“孙辞以略地。”略,巡行。 隐公 本意是观鱼,口头上说略地,所以称为“孙辞”。
《漢語大詞典》:挑刺
故意找差错。《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 翦伯赞 同志好像预见到有人专门挑刺。” 王肯 《买菜卖菜》:“买菜就别挑刺儿。”
分類:故意差错
《國語辭典》:假装(假裝)  拼音:jiǎ zhuāng
故意表现出某种动作、表情或情况来掩饰真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赛儿又冷看一看,别转头暗笑。何道就假装个要吐的模样,把手拴著肚子,似疼的要不得光景。」《红楼梦》第九回:「秦钟趁此和香怜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二人假装出小恭,走到后院说私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