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独弦哀歌(独弦哀歌)  拼音:dú xián āi gē
讥刺故意不与世俗相和,以沽名钓誉。《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于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
《国语辞典》:扯皮弄筋  拼音:chě pí nòng jīn
故意刁难、挑毛病。如:「他扯皮弄筋的习惯真惹人厌!」
《国语辞典》:不知不罪  拼音:bù zhī bù zuì
不是故意或不知情之下所做的错事,就不加以责怪。如:「不知不罪,你放心,我不会怪你的。」也作「不知者不做罪」、「不知者不罪」。
《国语辞典》:打混葫芦(打混葫芦)  拼音:dǎ hùn hú lú
故意让别人猜不著。如:「你不要老是打混葫芦,到处卖关子。」
分类:故意不著
《国语辞典》:拿岔儿(拿岔儿)  拼音:ná chà ér
故意找麻烦。《文明小史》第四○回:「大约是少爷合那大保说话的声音太高了,被他听见,所以他赶了出来,想拿大少爷的岔儿。」
《国语辞典》:拧脖子(拧脖子)  拼音:níng bó zi
把头转开。形容故意不理睬对方。如:「从上次吵架到现在,他们两个一见面就拧脖子。」
《国语辞典》:闹彆扭(闹彆扭)  拼音:nào biè niu
彼此有意见而合不来,因而乃采不合作态度或故意为难对方。如:「你们俩老是闹彆扭,什么时候才会办好一件事!」
《国语辞典》:假正经(假正经)  拼音:jiǎ zhèng jing
故意装出一副正派的样子。如:「那些平常呱噪嬉闹的小男生,遇到漂亮女孩,就一派假正经的模样。」《红楼梦》第一○○回:「宝蟾笑道:『我说二爷的那种假正经是信不得的。咱们前日送了酒去,他说不会喝;刚才我见他到太太那屋里去,那脸上红扑扑儿的一脸酒气。』」
《国语辞典》:誇张法(誇张法)  拼音:kuā zhāng fǎ
修辞学上指故意誇大,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修辞法。
《国语辞典》:扣戥头(扣戥头)  拼音:kòu děng tóu
古代用戥子称银子时,故意使银子不够分量,而指戥头本身的重量有出入,所以得扣除多馀的部分。《儒林外史》第六回:「老爹给了他二钱四分低银子,又还扣了他二分戥头。」
《国语辞典》:伤害罪(伤害罪)  拼音:shāng hài zuì
法律上指无杀人之犯意,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或健康所成立的犯罪行为。可分为普通伤害罪、重伤罪、过失伤害罪等。
《国语辞典》:挑鼻子  拼音:tiāo bí zi
故意找差错。如:「别再横挑鼻子竖挑眼,他已经尽力了。」。
分类:故意差错
《国语辞典》:挑刺儿(挑刺儿)  拼音:tiāo cì ér
故意挑剔别人言语或行动上的毛病。如:「他喜欢挑刺儿,故意让人难堪。」
《国语辞典》:挑毛病  拼音:tiāo máo bìng
故意找别人的缺点。如:「那位同事总喜欢挑毛病,给人难堪。」
《漢語大詞典》:共同犯罪
简称“共犯”。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对某一犯罪有同一的故意和围绕同一目的互相配合的行为。比单个人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按组织情况不同,分为结伙和犯罪集团。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的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类,并规定按照他们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别处罚。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