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长啸台(長嘯臺)
指 晋 高士 孙登 长啸处。故址在今 河南省 辉县 西北。 唐 王维 《偶然作》诗:“ 孙登 长啸臺 ,松竹有遗处。” 赵殿成 笺注引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蘓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山谷,乃 登 之啸也。”
《漢語大詞典》:妃子园(妃子園)
荔枝园名。故址在今 四川 涪陵县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近见《涪州图经》及询土人云:‘ 涪州 有妃子园荔枝。盖妃嗜生荔枝,以驛骑传递,自 涪 至 长安 ,有便路,不七日可到。’故 杜牧之 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 宋 范成大 有《妃子园》诗。自注:“ 涪陵 荔子, 天宝 所贡,去州里所有此园。”参阅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涪州》
《漢語大詞典》:芳林园(芳林園)
亦省称“ 芳林 ”。 1.园名。(1)建于 东汉 , 三国 魏 避 齐王 芳 讳,改名 华林园 。故址在今 河南 故 洛阳 城中。文选·张衡〈东京赋〉:“ 濯龙 芳林 ,九谷八溪。” 李善 注:“ 芳林 ,苑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黄初 四年﹞九月甲辰,行幸 许昌宫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是冬,甘露降 芳林园 。”(2) 宋太祖 潜邸之园。故址在今 河南 开封 城内东北。《清一统志·河南·开封府二》:“ 芳林园 在府城内东北, 宋太祖 潜邸时园也。即位后,号曰 潜龙 ,后改 奉真 。 天圣 七年,又改名 芳林 。”
(2).亦作“ 芳林苑 ”。 南朝 齐 旧宫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东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载怀 平圃 ,乃睠 芳林 。” 李善 注引十洲记:“ 芳林园 在 青溪 菰首桥 东, 齐高帝 旧宅。”南史·梁南平元襄王伟传:“ 齐 世 青溪宫 改为 芳林苑 。 天监 初,赐 伟 为第。”南齐书·武帝纪:“三月戊子,车驾幸 芳林园 禊宴。”
《漢語大詞典》:黾塞(黽塞)
战国 时的要塞。故址在 河南 信阳 西。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地势险厄。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 穰侯 方受命乎 秦王 ,填 黽塞 之内,而投己乎 黽塞 之外。”史记·春申君列传:“ 秦 踰 黽隘之塞 攻 楚 。” 张守节 正义:“ 黽隘之塞 在 申州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重险》:“ 黽阨塞 在 汝寧府 信阳州 东南九十里, 湖广 应山县 北六十五里,亦曰 冥阨 ,亦曰 黽塞 ,又谓之 平靖关 , 宋 时名为 行者坡 。其地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实为险阨。”
《漢語大詞典》:瞿上
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双流县 东。相传 蚕丛氏 所都。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曰 杜宇 ,教民务农,一号 杜主 。时 朱提 有 梁氏 女,利游 江 源, 宇 悦之,纳以为妃,移治 郫邑 ,或治 瞿上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二·成都府》:“ 瞿上城 ,在县东十八里。相传 蚕丛氏 所都,亦曰 商瞿里 ,以 孔子 弟子 商瞿 所居也。”
《漢語大詞典》:旌儒庙(旌儒廟)
庙名。 唐玄宗 时建。故址在相传 秦始皇 坑儒处,即今 陕西省 临潼县 东南。 唐 贾至 《旌儒庙碑》:“ 开元 末,天子在 驪山 之宫,登 集云 之臺,考图验记,周览原隰,见乡名 坑儒 ,頽壍犹在……乃詔有司,作是新庙。牲币有数,以时饗祀,因祀命乡,号曰 旌儒 。”
《國語辭典》:岳麓书院(嶽麓書院)  拼音:yuè lù shū yuàn
位于湖南省长沙县西岳麓山下,宋开宝中潭州守朱洞建,张栻、朱熹曾在此讲学,清康熙时重建。
《漢語大詞典》:四书院(四書院)
宋 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 江西 星子 白鹿洞书院、 湖南 善化 岳麓书院、 河南 商丘 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 河南 登封 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 宋 王应麟 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鏑之阨,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閒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 嵩阳 、 岳麓 、 睢阳 及 白鹿洞 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 白鹿洞 、 石鼓 (在 湖南 衡阳 )、 应天 、 岳麓 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分類:书院江西
《漢語大詞典》:赵信城(趙信城)
古城名。 西汉 时 赵信 降 匈奴 后所筑。故址约在今 蒙古共和国 杭爱山 南麓。史记·匈奴列传:“﹝ 汉 兵﹞行斩捕 匈奴 首虏万九千级,北至 闐颜山 赵信城 而还。”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信 前降 匈奴 , 匈奴 筑城居之。” 明 夏完淳 《鹑衣》诗:“ 赵信城 头秋月满, 李陵 碑上暮云开。” 清 顾炎武 《塞下曲》:“ 赵信城 边雪化尘, 紇千山 下雀呼春。”
《漢語大詞典》:望海蜗
古要塞名。故址在今辽宁省金县马雄岛东北。地高临海,形势险要,可屯兵瞭望,为海防重地。明洪武初,都督耿忠于此筑堡防倭寇。永乐间倭寇来侵,为总兵刘江所歼。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东八。金州卫》
《漢語大詞典》:畖留
地名。故址在今 山西省 新绛县 境内。
《漢語大詞典》:西夜国(西夜國)
汉 西域 诸国之一。故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叶城县 。汉书·西域传上·西夜国:“ 西夜国 王号 子合王 。” 王先谦 补注:“前汉书中,误云 西夜 、 子合 是一国,今各自有王。”后汉书·西域传·西夜:“ 西夜国 ,一名 漂沙 。”
《國語辭典》:嵩阳书院(嵩陽書院)  拼音:sōng yáng shū yuàn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的南麓。五代周时所建,初称为「太室书院」。宋改名,与睢阳、白鹿、岳麓号称为「四大书院」。
《漢語大詞典》:四书院(四書院)
宋 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 江西 星子 白鹿洞书院、 湖南 善化 岳麓书院、 河南 商丘 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 河南 登封 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 宋 王应麟 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鏑之阨,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閒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 嵩阳 、 岳麓 、 睢阳 及 白鹿洞 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 白鹿洞 、 石鼓 (在 湖南 衡阳 )、 应天 、 岳麓 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分類:书院江西
《漢語大詞典》:仪桥(儀橋)
桥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遂宁县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古者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今 遂宁府 譙门之外有桥曰 仪桥 ,不知何时所造,上加栏楯,道分为三,尚彷彿古人之意。谓之仪者,犹仪门也。”
《漢語大詞典》:象山书院(象山書院)
古代书院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贵溪县 西南 象山 。为 南宋 陆九渊 讲学之所。
《漢語大詞典》:奚结(奚結)
唐 时 敕勒 诸部之一。新唐书·回鹘传上:“以 浑 为 皋兰州 …… 奚结 为 鸡鹿州 。” 鸡鹿州 故址在今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东南境。
分類:敕勒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