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6,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陈政
柄政
二政
达政
执政官
兼政
考政
政源
政家
十政
颛政
宗政
政德
壸政
传政
《漢語大詞典》:陈政(陳政)
谓论述政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陈政,则与议説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銓文,则与叙引共纪。” 周振甫 注:“ 刘勰 把述经叙理曰论,为四体;一是论政治,二是论经文,三是论史,四是论文。”
分類:论述政事
《国语辞典》:柄政  拼音:bǐng zhèng
柄,握柄、掌握。柄政指掌理政权。如:「贤人柄政,则国事可图。」
《漢語大詞典》:二政
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左传·闵公二年:“昔 辛伯 諗 周桓公 云:‘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 杨伯峻 注:“政即国政,正卿也。”
《漢語大詞典》:达政(達政)
犹达治。晋书·王导传:“昔 魏武 ,达政之主也。”南史·孔琳之传:“乃举朝大议,精才达政之士,莫不以宜復用钱。”
分類:达政
《漢語大詞典》:执政官
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漢語大詞典》:兼政
兼治政事。旧指士人为官。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论:“古之为士,将以兼政。可则进,不可则止,量分受官,分极则身退矣。”
《漢語大詞典》:考政
犹问政。国语·鲁语下:“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考政之始,众务毕举。”
分類:问政
《漢語大詞典》:政源
为政的本源。北史·文苑传·李文博:“今政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 唐 陈子昂 《答制问事》:“微臣智识浅短,寔昧政源。”旧唐书·崔融传:“陛下留神繫表,属想政源。”
分類:为政本源
《漢語大詞典》:政家
政治家的简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帝国主义与辛亥革命·欧报对于中国革命之舆论》:“ 日本 多数政家,就本国之地位著想,自然深盼 中国 君主立宪,此亦不得责其差谬也。”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武人抚剑而视太空,政家饮泪而悲来日。”
分類:政治家
《骈字类编》:十政
唐 章孝标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
《漢語大詞典》:颛政(顓政)
谓独揽政权,专权用事。顓,通“ 专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妇人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 宋 秦观 《主术》:“ 唐明皇 用 李林甫 为相十有九年,顓政用事。”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一:“会 韩侂胄 顓政,方修南园,欲得 务观 为之记。”
《漢語大詞典》:宗政
即宗正。 宋 王禹偁 《杜伏威传赞序》:“然后捨百万之师,扶九五之位,预宗政之属籍,居师保之重地,俯仰北面,尽臣子之心,盖其贤也。”按,宗政,旧唐书·杜伏威传作“宗正”。参见“ 宗正 ”。
分類:宗正
《國語辭典》:宗正  拼音:zōng zhèng
1.推崇、敬仰。《魏书。卷九○。逸士传。李谧传》:「郑康成汉末之通儒,后学所宗正。」
2.职官名。秦设置,掌管皇族亲属的事务。历代多沿用其制,明清时称为「宗人府」。凡宗室人丁的名籍、爵禄、赏罚等事,各有制度,负责长官除府内事务外,均由皇室的尊亲担任。清代的宗人府由宗令主管,下设有左右宗正、左右宗人。
3.星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宗正二星,在帝坐东南,宗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政德
(1).政事和德行。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
(2).端正的德行。《孔子家语·入官》:“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國語辭典》:壸政(壼政)  拼音:kǔn zhèng
宫中政事。南朝宋。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壸政穆宣,房乐韶理,坤则顺成。」
《漢語大詞典》:传政(傳政)
(1).传授政权。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不知所贺,子之传政於 子玉 。”
(2).指传扬于后世的政绩。荀子·非相:“ 五帝 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