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以夷攻夷
(1).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 颜师古 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自相攻击也。” 宋 王安石 《宋翰林侍读学士知许州军州事梅公神道碑》:“公请择人,使 潘罗支 ,兵法所谓,以夷攻夷。”明史·李材传:“给事中 唐尧钦 等亦言:‘ 材 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2).晚 清 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漢語大詞典》:政策性银行
为实施国家特定的经济政策,由政府出资组建的银行。与商业银行不同,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经营业务、贷款利率等方面严格按国家政策办理。中国于1994年组建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國語辭典》:中立主义(中立主義)  拼音:zhōng lì zhǔ yì
某些国家于和平时期,所奉行的一种外交政策。主要内容为在政治或意识型态上,均不依附于任何国家或集团。如二次大战以后,印度、肯亚、南斯拉夫及亚洲、非洲的大多数国家,它们虽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事务,并且明确的对国际问题及争端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立场,却坚持不加入以美国与前苏联为首的敌对集团。
《國語辭典》:长辔远御(長轡遠御)  拼音:cháng pèi yuǎn yù
用长缰绳远远的驾驭拉车的马匹。比喻远距离的操控他人或某些事物。《晋书。卷五六。孙楚传》:「长辔远御,妙略潜授,偏师同心,上下用力。」也作「长辔远驭」。
《漢語大詞典》:长驾远驭(長駕遠馭)
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 清 龚自珍 《安边绥远疏》:“虽有长驾远驭之君,乘兵力之盛,凿空开边,一旦不能有,则议者纷纷请弃地,或退保九边已耳。”参见“ 长轡远御 ”。
《國語辭典》:长辔远御(長轡遠御)  拼音:cháng pèi yuǎn yù
用长缰绳远远的驾驭拉车的马匹。比喻远距离的操控他人或某些事物。《晋书。卷五六。孙楚传》:「长辔远御,妙略潜授,偏师同心,上下用力。」也作「长辔远驭」。
《漢語大詞典》:锁国政策
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639年幕府颁布《锁国令》,规定严禁与外国(中国、荷兰两国除外)通商。直到19世纪中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代”方告结束。
《漢語大詞典》:同化政策
一般指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消灭被统治民族的民族特点的政策。如禁止被统治民族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强迫他们改变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奴役、迫害,以改变其民族成分。
《国语辞典》:南进政策(南进政策)  拼音:nán jìn zhèng cè
1.苏俄向南面扩张领土的政策。苏俄自彼得大帝开始,即确定南进政策,以黑海为基地,用武力并吞南面国家,扩张国家的领土。
2.日本帝国自明治维新至二次大战期间的南侵政策。在西元一八七九年先吞并琉球,而后侵占台湾和澎湖,最后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今东南亚等地区。
《国语辞典》:农地改革(农地改革)  拼音:nóng dì gǎi gé
针对农地制度所做的革新。如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等政策。
《国语辞典》:排外政策  拼音:pái wài zhèng cè
排斥本国以外人、事、物的政策。如:「澳洲曾对于亚裔移民采取排外政策。」
《国语辞典》:门罗主义(门罗主义)  拼音:mén luó zhǔ yì
西元一八二三年美国总统门罗所宣布的对外政策。主张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欧洲不要插手美洲事务,双方互不干涉。后遂称此主张为「门罗主义」。也译作「孟禄主义」。
《国语辞典》:免税口岸(免税口岸)  拼音:miǎn shuì kǒu àn
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其进出口货品一律免税的港口。
《国语辞典》:冒进政策(冒进政策)  拼音:mào jìn zhèng cè
国家决策者处理国际争端时所采行的政策。当危机发生时,决策者在衡量利益得失后,为维护本国利益所采取诉诸战争的冒险政策。
《国语辞典》:强权外交(强权外交)  拼音:qiáng quán wài jiāo
利用军事力量,作为国家的外交政策、手段的后盾,称为「强权外交」。
《国语辞典》:人口政策  拼音:rén kǒu zhèng cè
一种国家政策,主要是为了国家整体发展与资源分配,对人口的总量、组成、分布、迁徙等现况与趋势,进行全面资料调查,据以研拟之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