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打击异己(打击异己)  拼音:dǎ jí yì jǐ
运用手段攻讦和自己立场不同的人。如:「散播谣言打击异己是非常恶劣的竞选手段。」
《国语辞典》:小字报(小字报)  拼音:xiǎo zì bào
一种字体较小的墙报,是「大字报」的对称。内容多揭发隐私、互相攻讦。
《漢語大詞典》:飞谋钓谤(飛謀釣謗)
亦作“ 飞谋荐谤 ”。 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二寇患公居间,为己不利……则飞谋钓谤,以间染我。” 清 曾国藩 《毕君殉难碑记》:“忌君者日以次骨飞谋荐谤,迭相污染。”
《漢語大詞典》:嘲讦(謿訐)
嘲弄攻讦。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上每因晏集,使羣臣自相謿訐以为乐。” 胡三省 注:“謔人以成其过,谓之謿;发人之阴私,谓之訐。”
分類:嘲弄攻讦
《漢語大詞典》:诋短(詆短)
毁谤攻讦。 宋 罗泌 路史·禅通纪·栗陆氏:“ 王嘉 争 董贤 以死, 何武 谋 王莽 以死,死忠也,乃曰‘区区以一簣障江河,用没其身’。 嘉 武 身乎将相,可以区区自处哉?故非圣人而率肆詆短,鲜有不害名教者。”
分類:毁谤攻讦
《漢語大詞典》:匿名帖
以攻讦为目的而书写的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帖子。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下引《鉴撮》:“ 明 武宗 朝有投匿名帖於丹墀者,帖言 刘瑾 乱政。” 何英芳 《〈啸亭杂录〉点校说明》:“ 嘉庆 二十年十一月有人投匿名帖控告他凌辱大臣,对庄头滥用非刑,因而被削去王爵,圈禁三年。”
《國語辭典》:匿名信  拼音:nì míng xìn
不具名或不写真实姓名的书信。如:「政府机关今后不再受理匿名信。」也称为「匿名书」。
《漢語大詞典》:内噬
内部攻讦相残。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 张保 之寇海也,自 嘉庆 初年始也,后与其党 郭学显 内噬。”
分類:内部攻讦
《漢語大詞典》:沮短
诋毁,攻讦。新唐书·陆贽传:“而 贄 孤立一意,为左右权倖沮短,又言事无所回讳,阴失帝意,久之不得宰相。”
分類:诋毁攻讦
《漢語大詞典》:讦忤(訐忤)
攻讦,讦犯。新唐书·刘蕡传:“有司以言涉訐忤,不敢闻。”
分類:攻讦
《漢語大詞典》:面讦(面訐)
(1).当面攻讦。
(2).亲自审讯。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黎明,尽为 信 所捕,擒至便殿,不用吏鞫,面訐得实,悉戮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