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6,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收采
收掌
收接
收支
招收
收息
收视
收叙
官收
收心
收揽
收人
收纳
收麦
方收
《漢語大詞典》:收采(收採)
亦作“ 收采 ”。
(1).收割采摘。后汉书·淳于恭传:“﹝ 恭 ﹞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
(2).收取;采纳。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 弼 遂倾身结纳朝士,收采名势,以倾东宫。” 清 唐孙华 《御笔临董其昌〈孝经〉恭纪》诗:“永兴戈法兼收採,荣映文房异代臣。”
(3).录用。北齐书·魏恺传:“何虑无人作官职,苦用此汉何为,放其还家,永不收採。”隋书·董纯传:“陛下重加收採,位至将军。” 宋 范仲淹 《青州谢上表》:“伏蒙皇帝陛下,天量庇全,圣衷收采。”
见“ 收採 ”。
《漢語大詞典》:收掌
(1).收存掌管。 宋 曾巩 《请给中书舍人印及合与不合通签中书外省事》:“印合係散骑常侍收掌。”《元典章·朝纲一·政纪》:“今后行省别置匠官勘合文簿,发付工部收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其内衙收掌书札之人,置簿掛号亦同。”
(2). 清 代职官名。科举考试时,掌管试卷的分发和收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一个已经分定了房的,凭空又撤了,换了一个收掌。”
《漢語大詞典》:收接
招纳;接纳。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 宋 曾巩 《谢杜相公启》:“往以孤生,而蒙收接。”
分類:招纳接纳
《國語辭典》:收支  拼音:shōu zhī
1.钱物的收入与支出。如:「收支平衡」。
2.掌管财物收入与支出的人。《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新近又兼了收支一席,馆况极佳。」
《國語辭典》:招收  拼音:zhāo shōu
1.招募接收。《宋史。卷一九五。兵志九》:「招收既不精当,教习又不以时,杂色占破,十居三四。」
2.特指经过考试或其他手续接收学生、职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如:「招收新生」。
《漢語大詞典》:收息
收取盈利。 宋 李纲 《理财论中》:“夫茶、盐者,天下之经费也。异时官运收息。”
分類:收取盈利
《國語辭典》:收视(收視)  拼音:shōu shì
收看电视。如:「透过数位讯号,电视画面更为清晰,收视状况亦较以往改善很多。」
《漢語大詞典》:收叙(收敍)
录用。北史·隋纪下·炀帝:“是以庞眉黄髮,更令收叙。” 宋 欧阳修 《乞再定夺减放应役人数奏章》:“近累据减放公人等过状,却乞收叙。”叙,一本作“ 敍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凡狱官失入死者,终身罚之,虽经赦宥,永不收叙。”
分類:录用
《漢語大詞典》:官收
官府没收或征收。 唐 白居易 《杏为梁》诗:“高其墙,大其门,谁家第宅 卢将军 。素泥朱板光未灭,今岁官收别赐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漕项收兑》:“势豪勾通旗甲,需索留难,欺压乡贱,则是处皆然也。今幸官收官兑,旗丁之虎恶少衰。”
《國語辭典》:收心  拼音:shōu xīn
把放纵散漫的心收拾起来,或约束自己做坏事的意念。宋。史浩〈青玉案。年来减却风情大〉词:「年来减却风情大,百样收心待不作。」《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庵内尼姑,姓王名守长,他原是个收心的弟子。」
《國語辭典》:收揽(收攬)  拼音:shōu lǎn
1.收敛检束。《宋史。卷三一九。刘敞传》:「因劝帝收揽威权,无使聪明蔽塞,以消灾咎。」《程乙本红楼梦》第九二回:「要是那大的没有了,那些小的也就没有收揽了。」
2.笼络。《晋书。卷六一。周浚传》:「收揽英奇,遂续汉业。」
3.招徕生意。如:「他善于收揽,所以生意愈来愈好。」
《漢語大詞典》:收人
囚徒。 睡虎地 秦 墓竹简《属邦》:“道官相输隶臣妾、收入,必署其已稟年日月,受衣未受,有妻毋有。”
分類:收人囚徒
《國語辭典》:收纳(收納)  拼音:shōu nà
接受。《西游记》第四回:「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国朝俄罗斯盟聘记》:「廷议诸臣,恐以收纳逃亡启边衅。」
《韵府拾遗 陌韵》:收麦(收麦)
陆游诗山村处处晴收麦邻曲家家午晒丝
《漢語大詞典》:方收
谓从各方面去收束、控制。逸周书·大匡解:“詰退骄顽,方收不服。” 孔晁 注:“方收,方方收其不服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