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剪枝竭流(剪枝竭流)  拼音:jiǎn zhī jié liú
砍树时只砍断其枝干;阻断河水时只拦截其支流。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魏书。卷五四。高闾传》:「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虽剪枝竭流,终不可绝矣。」
《国语辞典》:皖北平原  拼音:wǎn běi píng yuán
地名。位于安徽省境内,淮阳山以北,为淮河与众多支流所冲积而成的平原。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夏季高温,主产杂粮,冬季主产小麦。矿产以煤为最重要。主要都市为蚌埠。
《国语辞典》:粤江流域(粤江流域)  拼音:yuè jiāng liú yù
珠江及其支流所流经的地区。参见「珠江流域」条。
《国语辞典》:珠江流域  拼音:zhū jiāng liú yù
珠江及其支流所流经的地区。广及云贵南部、广东、广西两省大部分,以及湖南、江西的一部分。也称为「粤江流域」。
《国语辞典》:北安市  拼音:běi ān shì
城市名。位于嫩江支流呼裕尔河的上游,呼尔河平原与小兴安岭之间。为黑龙江省省会,是洮北、滨北铁路的交会点,并有公路通瑷珲。地点适中,农产丰富,贸易极盛。
《国语辞典》:噶大克  拼音:gé dà kè
城市名。西藏阿里的首府,位于印度河支流象泉河东岸,南通印度、尼泊尔,北通新疆和阗,西通伊朗、阿富汗,东达西藏中部、东部,为西陲交通要地,清光绪三十二年中英新订藏印条约开为商埠。也称为「加托克」。
《国语辞典》:淮阳县(淮阳县)  拼音:huái yáng xiàn
县名。位于河南省鹿邑县西,城为颍水支流蔡水所环,城南有厄台,为孔子绝粮处。清时置淮宁县,民国二年改名淮阳县。
《国语辞典》:榆林县(榆林县)  拼音:yú lín xiàn
县名。位于陕西省境之北,濒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夙称险隘。为通向绥远的重要门户。旧为榆林府治。
《国语辞典》:鲁尔河(鲁尔河)  拼音:lǔ ěr hé
Ruhr River
河川名。位于德国西部,是莱因河下游重要的支流。发源于温特贝格山的北坡,向西注入莱因河,全长约二百三十五公里。沿河两岸是德国重要工业区,早期煤矿产量丰富,曾是欧洲最大的煤田区。
《国语辞典》:彭水县(彭水县)  拼音:péng shuǐ xiàn
县名。位于四川省东南,乌江支流郁江南岸。
《国语辞典》:宁波市(宁波市)  拼音:níng bō shì
城市名。位于浙江省东北,甬江与支流馀姚江的汇流处,是交通与通商要点。原为鄞县核心地区,于西元一八四○年被英军占领,南京条约订立之后,乃正式开港。有纺织、食品工业。
《国语辞典》:普渡河  拼音:pǔ dù hé
河川名。在云南省中部,为金沙江的支流。上游螳螂川源出滇池,北流到富民县以下称普渡河,再北流到禄劝县入金沙江,长二百九十四公里。
《国语辞典》:连城县(连城县)  拼音:lián chéng xiàn
县名。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支流连水上游。富森林资源,农产输出有稻米、甘藷、笋、香菇等,并出产瓷器。所产连城纸全国著名。
《国语辞典》:拉卜楞  拼音:lā bǔ léng
地名。甘肃省夏河县治所在,滨大夏河支流。因南有拉卜楞寺,故称为「拉卜楞」。为甘、青、川、康间藏民的宗教、经济中心。
《国语辞典》:拦沙坝(拦沙坝)  拼音:lán shā bà
拦阻河沙、砾石的堤坝。常兴建于水库上游的支流,目的在避免水库快速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