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诸葛攀 朝代:蜀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蜀琅邪阳都人。诸葛乔子。官行护军翊武将军。以伯父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故复归宗为诸葛瑾之后。
《漢語大詞典》:攀染
诬供牵连。 明 陆延枝 《说听》卷下:“后饼家被仇嗾盗攀染下狱, 顾 集众诉其寃。”
《分类字锦》:攀绳挽葛(攀绳挽葛)
述征记出天井东南二里至峻坂斗上又东上百丈厓皆须攀绳挽葛而后行
分类:华山
《分类字锦》:攀树落花(攀树落花)
黄庚 林高士隐居诗 白猿攀树藤花落,点破岩前一地云。
分类:猿猴
《分类字锦》:攀树引气(攀树引气)
见熊经注
分类:熊罴
《國語辭典》:攀藤附葛  拼音:pān téng fù gé
形容山路崎岖,必须藉助攀爬的力量才能前进。《三国演义》第七○回:「忽见男女数人,各背小包,于山僻路攀藤附葛而走。」《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又有一座石桥,甚不好走,马二先生攀藤附葛,走过桥去。」也作「扳藤附葛」、「攀藤揽葛」、「攀萝附木」。
《漢語大詞典》:攀尾柱
犹抱柱。 谢元量 《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义皆攀尾柱,泣为下苏坑。”参见“ 抱柱 ”。
《漢語大詞典》:抱柱
(1).庄子·盗跖:“ 尾生 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以“抱柱”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玉台新咏·古诗〈穆穆青风至〉》:“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唐 李白 《长干行》之一:“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臺。” 陈去病 《惜别词》:“而今抱柱空遗恨,流水悠悠岂復情。”
(2).比喻死守陈规而不知变通。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若反以新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否则,抱柱守株,不敢踰限一步,是尚得成家哉!”
《漢語大詞典》:攀诬(攀誣)
(1).犹诬告。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记淮宁二巨逆案》:“邻人素稔 王 淫恶,共不平,诉之官,讯无端。官疑邻人涎其富,受嗾攀诬。”
(2).谓犯人诬供以牵连他人。 聂绀弩 《怀〈柚子〉》:“不但告状,还要自己作证,还要串通别人出来作证,还要买活死囚出来攀诬。”
《分类字锦》:胜果争攀(胜果争攀)
张文成沧州弓高县实性寺什迦像碑寺主久依定水早庇禅林功济有缘业优无学意花不染弘上善于慈心胜果争攀察中乘于惠眼
分类:
《韵府拾遗 删韵》:疏攀
李白诗我来五松下置酒穷疏攀
《漢語大詞典》:蛮攀五经(蠻攀五經)
方言。谓蛮横不讲理,却硬拉一些大道理来掩护自己。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你又来了,这也是封建,那也是封建,有朝一日,你怀了毛毛,也会蛮攀五经地跟 余家杰 说:‘你为什么要我怀孩子,自己不怀?你太不讲理,一脑壳封建。’”
《漢語大詞典》:龙髯攀泣(龍髯攀泣)
谓痛悼帝王之死。 吴梅 《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老去填词多感慨,龙髯攀泣渺南天。”参见“ 龙髯 ”。
《漢語大詞典》:龙髯(龍髯)
亦作“ 龙髥 ”。
(1).龙之须。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峤 《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 ,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 顾炎武 《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 清 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髥恨不廻。”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而 文宗 显皇帝 ,復为 英 法 联军所迫,北狩 热河 , 鼎湖 一去,龙髯不返。”
(2).帝王之须。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
(3).喻松叶;松。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漢語大詞典》:龙攀凤附(龍攀鳳附)
犹言攀龙附凤。 明 李东阳 《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讎,危言逆耳谁为谋?”参见“ 攀龙附凤 ”。
分類:攀龙附凤
《國語辭典》:攀龙附凤(攀龍附鳳)  拼音:pān lóng fù fèng
1.依附英主以建立功业。《汉书。卷一○○。叙传下》:「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三国演义》第七三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也作「攀鳞附翼」、「攀龙附骥」、「攀龙托凤」、「攀龙趋凤」、「附凤攀龙」。
2.趋附权贵,以求进升。如:「当时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大都是攀龙附凤之徒。」也作「攀鳞附翼」、「攀龙附骥」、「攀龙托凤」、「攀龙趋凤」、「附凤攀龙」。
攀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不独起,必有所对之境,攀缘于彼而起。恰如老人之攀杖而起,谓之攀缘。又心忽彼忽此,驰回外界之事物,如猿攀木枝,忽在彼处,忽在此处,谓之攀缘。常略之以缘之一字而说之。心为能缘,境为所缘,心涉于境,谓之缘。楞伽经一曰:「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楞严经一曰:「诸众生以攀缘为自性。」维摩经问疾品曰:「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中略)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
【佛学常见辞汇】
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
攀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散乱之心,于外境攀缘觉知也。止观五曰:「攀觉流动,皆从妄生。如旋火轮,辍手则息。洪波鼓怒,风静则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