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柱天擎
 
一柱擎天
 
擎天一柱


《全唐文》卷八百十四〈乐朋龟·赐陈敬瑄太尉铁券文〉~8566~
维中和三年,岁次癸卯,十月甲午朔十六日己酉。皇帝赐功臣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管内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指挥诸道兵马供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兼中书令成都尹上柱国颖川郡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四百户陈敬瑄铁券曰。烹巨鳌者。鼎大于沧海。斩长鲸者。剑倚于青天。既立异勋。克膺殊宠。李晟免其十死。子仪成其九功。镂以金镛。赐其铁契。后来继者。岂在他人。岁寒知松柏之心。国难见忠贞之节。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自居环卫。出拥旌幢。论清政而冰镜无光。吐赤诚而朝霞失色。手持玉节。身镇锦城。
黄文金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64 【介绍】: 清广西博白人,太平军将领,人称“黄老虎”。金田起义后随军转战至天京。咸丰三年守湖口,从征湖北。累升为检点。九年韦志骏在池州降清,文金率军反击,夺回池州。封擎天义,升定南主将。十年,参与消灭第二次江南大营之役。十一年攻景德镇,直逼祁门曾国藩大营,寻受挫而退。后屡援安庆。封堵王。转战皖、赣、浙各地。天京陷落后,拥幼天王洪天贵福赴宁国县,为湘军截击受伤,不久卒。
《國語辭典》:擎天  拼音:qíng tiān
托住天。比喻强壮高大而有力。唐。孟郊 怀南岳隐士诗二首之一:「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水浒传》第十七回:「梁山泊中,聚一夥擎天好汉。」
《國語辭典》:擎天柱  拼音:qíng tiān zhù
托住天的柱子。比喻能担当天下重任的栋梁之才。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四折:「谁想道这搭儿重相遇,多谢你个架海梁、擎天柱,生死难忘,今古谁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你本是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梁。」也称为「擎天之柱」、「擎天玉柱」。
《國語辭典》:擎天手  拼音:qíng tiān shǒu
托住天的手。比喻力量强大,足以担负天下大任的人。宋。辛弃疾〈一枝花。千丈擎天手〉词:「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明。朱鼎《玉镜记》第十二出:「吾曹纵有擎天手,只恐大厦终非一木支。」
分類:力量巨大
《漢語大詞典》:玉柱擎天
谓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
《國語辭典》:一柱擎天  拼音:yī zhù qíng tiān
一根柱子撑天。用以比喻能独力肩负重责大任。《唐大诏令集。卷六四。大臣。铁券。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分類:山势柱子
《国语辞典》:擎天驾海(擎天驾海)  拼音:qíng tiān jià hǎi
形容本领非凡,能担当重任。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一折:「陛下,你便似砍折条擎天驾海紫金梁。」《三国演义》第三回:「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也作「擎天架海」。
《国语辞典》:擎天玉柱  拼音:qíng tiān yù zhù
托住天的柱子。比喻能担当天下重任的栋梁之才。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万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驾海金梁。」《野叟曝言》第五十二回:「敝省有一位参戎,叫做林士豪,文武全才,也算一根擎天玉柱。」也称为「擎天之柱」、「擎天柱」。
《国语辞典》:擎天之柱  拼音:qíng tiān zhī zhù
支撑天的柱子。比喻能担当天下重任的栋梁之才。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他是那擎天之柱,可为栋梁之材也。」《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见有擎天之柱,如何不用耶?」也称为「擎天柱」、「擎天玉柱」。
《国语辞典》:架海擎天  拼音:jià hǎi qíng tiān
形容本领非凡,能担当重任的杰出人物。明。无名氏《衣锦还乡。头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白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也作「擎天架海」。
《国语辞典》:只手擎天(只手擎天)  拼音:zhī shǒu qíng tiān
擎,高举、支撑。「只手擎天」指光用一只手便可托住天。形容本领极大。如:「他纵有只手擎天的通天本事,也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
《國語辭典》:擎天架海  拼音:qíng tiān jià hǎi
擎天,支撑著天。架海,跨越过海。擎天架海形容本领非凡,能担当重任。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俺可便专心儿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也作「架海擎天」、「檠天架海」、「擎天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