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摇 → 颻飖搖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晃脑(晃脑)  拼音:huàng nǎo
摇摆头部。如:「摇头晃脑」。《文明小史》第五○回:「洋老总请他解说,劳航芥因点头晃脑的道:『我说接到了你封信,信上的事情我全知道了。』」
分类:摇摆头部
《国语辞典》:点头幌脑(点头幌脑)  拼音:diǎn tóu huǎng nǎo
头部不停的摇摆晃动。《西游记》二四回:「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幌脑。」
《国语辞典》:东摇西摆(东摇西摆)  拼音:dōng yáo xī bǎi
两边摇摆,不稳定的样子。如:「风刮得小树东摇西摆的。」
《國語辭典》:风雨飘摇(風雨飄搖)  拼音:fēng yǔ piāo yáo
本指树上的鸟窝在风雨中飘荡。语本《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后比喻时局动荡不安,极不稳定。宋。郑清之 念奴娇。楚天霜晓词:「多少风雨飘摇,夫君何素,晚节应难改。」
《國語辭典》:鹅行鸭步(鵝行鴨步)  拼音:é xíng yā bù
比喻走路缓慢。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三出:「狼心狗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水浒传》第三二回:「你两个闲常在镇上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的快?」也作「鸭步鹅行」。
《漢語大詞典》:撝挠(撝撓)
摇摆,颤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撝挠,长吟悲鸣,自以为安。”
分類:摇摆颤动
《漢語大詞典》:簸行
摇摆不稳的步行。 郭沫若 《橄榄·三诗人之死》:“最有趣的是才满岁半的三儿,连他自己才勉强能和鸭子一样簸行得两步。”
《國語辭典》:迪斯科  拼音:dí sī kē
大陆地区指迪斯可。为英语DISCO的音译。也译作「的士高」。
《漢語大詞典》:颠掉(顛掉)
颠簸摇摆貌。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至于足翘细笋,腰折迴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
分類:颠簸摇摆
《漢語大詞典》:漂摆(漂擺)
漂浮摇摆。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一章:“ 蛤蟆滩 渠道里的紫草和鸡爪草,青翠晶亮,在急湍的清流里快活地漂摆着。”
分類:漂浮摇摆
《漢語大詞典》:脚踏两只船(脚踏兩隻船)
比喻左右摇摆,跟对立或不同的两个方面都保持关系。 曾绍山 《粉碎“囚笼”》三:“这次回去,比第一次有了转变,替我们做了一点工作,可是仍然是脚踏两只船,看风头行事。”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十章:“ 周世荣 在傍黑前来找他来了。说了坦白话,承认自己这一年来确实是脚踏两只船,是想先把一部分土地入到社里来试试看。”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三:“ 国珍 一面向 西吴 进贡,一面又替 元 朝运粮,脚踏两只船,左右摇摆。”亦作“ 脚踩两边船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 萧队长 寻思,这人原先胆子小,干啥也是脚踩两边船。”
《漢語大詞典》:两面讨好
在两派之间摇摆或保持中间立场以讨好双方的人。例如:两面讨好,以求万全。
《漢語大詞典》:哩溜歪斜
歪歪扭扭;不正。例如:他的字写得哩溜歪斜的。
左右摇摆。例如:这个醉汉哩溜歪斜的走过来。
分類: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