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摇 → 颻飖搖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偃动(偃動)
起伏摇动。 冰心 《到青龙桥去》:“山上的枯草,迎着晨风,一片的和山偃动,如同一领极大的毛毡一般。”
分類:起伏摇动
《國語辭典》:摇摇欲坠(搖搖欲墜)  拼音:yáo yáo yù zhuì
摇摇晃晃得快要倒下来。形容岌岌可危,甚不稳固。《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摇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或比喻地位不稳,就要垮台。如:「因内战迭起,致使政局摇摇欲坠。」
《國語辭典》:摇摊(搖攤)  拼音:yáo tān
一种赌博游戏。分么、二、三、四四门。把骰子四粒放入容器中摇动,开时,总计点数而除以四,除尽无馀为四,有馀则看馀数多少而为么、二、三,赌博者按门下注,中的人得彩三倍。
《國語辭典》:摇旗呐喊(搖旗吶喊)  拼音:yáo qí nà hǎn
1.打仗时,挥舞旗帜,嘶喊以助声威。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摇旗呐喊,簸土扬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又见山后那二百人,摇旗呐喊飞杀上来。」
2.比喻为他人声威助援,含有贬意。如:「他用的都是只会摇旗呐喊的助选员,怎可能会当选呢?」
《国语辞典》:泡沫发胶(泡沫发胶)  拼音:pào mò fǎ jiāo
一种美发造型用品。使用前需充分摇动,挤出呈泡沫状,具黏性,抹于发上可随意塑造发型。
《国语辞典》:泡沫红茶(泡沫红茶)  拼音:pào mò hóng chá
饮料名称。红茶加冰块、糖水,经摇动后产生泡沫制成。
《国语辞典》:随风摇曳(随风摇曳)  拼音:suí fēng yáo yì
顺著风势而摇动。如:「池塘中的荷花随风摇曳,真是好看。」
《国语辞典》:敲击乐器(敲击乐器)  拼音:qiāo jí yuè qì
泛称以打、摇动或摩擦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例如鼓、钟、三角铁、木琴、木鱼等。
《国语辞典》:撼山拔树(撼山拔树)  拼音:hàn shān bá shù
形容力量或威势浩大,几可摇动山岳,拔起树木。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二折:「风呵,兀的不傒倖杀人也,方才撼山拔树,飞沙走石般起。」
《国语辞典》:摇儿晃儿的(摇儿晃儿的)  拼音:yáo ér huàng ér de
走路时得意摇动的样子。如:「瞧他摇儿晃儿的模样,八成又有什么得意事了。」
《国语辞典》:铎以声自毁(铎以声自毁)  拼音:duó yǐ shēng zì huǐ
铎摇动能发声而又毁于这声响中,引申为自招其祸。《淮南子。缪称》:「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铄。」
《国语辞典》:摇铃儿的(摇铃儿的)  拼音:yáo líng ér de
北平有售卖脂粉针线的小贩,只摇动一种特制的铃,而不叫卖,人们常称之为「摇铃儿的」。
《国语辞典》:疙颤颤(疙颤颤)  拼音:gē zhàn zhàn
不停摇动的样子。如:「他把头摇得疙颤颤的。」
分类:不停摇动
《漢語大詞典》:醉翁椅
一种躺椅,坐上去可以前后摇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四五个鸦头,把他扶了出来,坐在醉翁椅上,抬到上房里去。” 张友鹤 校注:“醉翁椅,一种半卧式的躺椅,前后两脚之间钉有弧形的木条,坐在上面,可以摇动。”
《国语辞典》:拔树撼山(拔树撼山)  拼音:bá shù hàn shān
拔起大树,摇动大山。形容声势浩大。《孤本元明杂剧。那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