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搔到痒处(搔到痒处)  拼音:sāo dào yǎng chù
比喻正合心意,极为痛快。如:「这几句话正搔到痒处,只见老爷爷一直点头,颇为赞赏。」
《国语辞典》:搔耳抓腮  拼音:sāo ěr zhuā sāi
形容焦急烦躁的模样。《文明小史》第四回:「两个洋人也是急得搔耳抓腮,走头无路。」
《国语辞典》:搔首抓耳  拼音:sāo shǒu zhuā ěr
形容人想不出办法,焦急烦躁的模样。《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王柏臣那面也晓得了,急得搔首抓耳,坐立不安。」也作「搔头摸耳」。
《国语辞典》:搔著痒处(搔著痒处)  拼音:sāo zháo yǎng chù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䭔媪》:「分明是饥时饭,渴时浆,正搔著痒处。」
《国语辞典》:虎头上搔痒(虎头上搔痒)  拼音: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在老虎头上搔痒。比喻冒犯有权有势的人物。《英烈传》第五一回:「你这贼,可不认得耿将军,竟来虎头上搔痒。」
《国语辞典》:搔首不知痒处(搔首不知痒处)  拼音:sāo shǒu bù zhī yǎng chù
形容人惶急无主,手足无措的模样。《贯华堂古本水浒传》第三八回:「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也作「挠首不知痒处」。
《国语辞典》:心痒难搔(心痒难搔)  拼音:xīn yǎng nán sāo
形容心中情绪浮动不定,无法克制。《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又附和著恭维敏生几句,把一个书贾王毓生抬到天上去了。不由得心痒难搔,匮台里取出十两银票,请他们到北渚楼吃饭。」也作「心痒难挠」。
《国语辞典》:搔背爬  拼音:sāo bèi pá
搔背的器具。以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形,有长柄,可搔手无法搔到之处。也称为「不求人」、「如意」。
《國語辭典》:隔靴搔痒(隔靴搔癢)  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
隔著马靴搔痒处。比喻不切实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也作「隔靴抓痒」。
《漢語大詞典》:隔搔
见“ 隔靴搔痒 ”。
《國語辭典》:隔靴搔痒(隔靴搔癢)  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
隔著马靴搔痒处。比喻不切实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也作「隔靴抓痒」。
《漢語大詞典》:扒耳搔腮
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國語辭典》:爬耳搔腮  拼音:pá ěr sāo sāi
形容人在喜悦、生气、焦急或苦闷时的神情。如:「瞧他那副爬耳搔腮的焦急样,不禁令人发噱。」也作「抓耳挠腮」、「抓耳搔腮」。
分類:急切无奈
《漢語大詞典》:搔着痒处(搔着癢處)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语本 唐 杜牧 《读韩杜集》:“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抓。”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
《漢語大詞典》:搔忧(搔憂)
忧虑,忧伤。 清 缪艮 《珠江名花小传·婕卿》:“但冀随时珍惜,勿过搔忧。”
分類:忧虑忧伤
《国语辞典》:搔头摸耳(搔头摸耳)  拼音:sāo tóu mō ěr
形容人想不出办法时,焦虑著急的模样。《文明小史》第五二回:「正在搔头摸耳,肚里寻思的时候。」《黑籍冤魂》第一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也作「搔首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