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挨挨蹭蹭  拼音:āi āi cèng cèng
挨,靠近。「挨挨蹭蹭」身体互相接触。如:「在公车上挤来挤去,难免跟人挨挨蹭蹭。」
《国语辞典》:耳鬓交接(耳鬓交接)  拼音:ěr bìn jiāo jiē
耳颊两旁的头发相接触。形容亲昵的样子。《红楼梦》第七回:「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
《国语辞典》:触手可及(触手可及)  拼音:chù shǒu kě jí
伸手便可接触到。形容距离很近。如:「攀上玉山山顶,天上的白云似乎触手可及。」
《国语辞典》:马鼻疽(马鼻疽)  拼音:mǎ bí jū
病名。一种侵害马类为主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于肺、鼻黏膜、皮肤及其他内脏形成结节及溃疡为特徵。
《国语辞典》:黏著剂(黏著剂)  拼音:nián zhuó jì
能使物体的接触面相黏结的物质。如糊精、橡胶、合成树脂等。也称为「黏合剂」。
《国语辞典》:角页岩(角页岩)  拼音:jiǎo yè yán
一种深色、细粒的块状变质岩。由页岩、粉砂岩等细粒砂石受接触变质所造成,通常在接触圈的最内部产生,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石墨、堇青石、红柱石等。
《国语辞典》:接触力(接触力)  拼音:jiē chù lì
指物体因接触而产生的作用力,例如摩擦力、张力等。
《国语辞典》:腺病毒  拼音:xiàn bìng dú
环境中常见的致病原,大都经由接触(如触摸或握手)、咳嗽和打喷嚏的飞沫传染,以及接触带有腺病毒的物体或环境而遭到感染。腺病毒可引起广泛的疾病,如感冒、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结膜炎、膀胱炎、肠胃炎及脑膜炎等。
《国语辞典》:溴中毒  拼音:xiù zhòng dú
因溴化物与皮肤或黏膜接触而引起的中毒症。轻微者可引起支气管炎等,严重时运动和记忆发生障碍。
《国语辞典》:舌面音  拼音:shé miàn yīn
辅音发音时舌面和硬颚接触,气流受节制而发出的音。舌面接触部位偏前称为「舌面前音」,接触部位偏后称为「舌面中音」。又因气流受节制的方法不同,舌面音可以是塞音、塞擦音、鼻音或边音。
《国语辞典》:舌叶音(舌叶音)  拼音:shé yè yīn
由舌尖后部上升与上齿龈、硬颚前部接触以节制气流所构成的辅音。因气流受节制程度不同可分为塞擦音、擦音等。如英语中的〔∫〕、〔ʒ〕。
《国语辞典》:轻唇音(轻唇音)  拼音:qīng chún yīn
下唇与上齿接触以节制气流所发出的音。如国语注音符号的ㄈ。也称为「唇齿音」。
《国语辞典》:热电流(热电流)  拼音:rè diàn liú
将两种金属的两端相接触,利用两接触部分的温差而产生电流。
《漢語大詞典》:动摩擦
接触物体之间保持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國語辭典》:杜门不出(杜門不出)  拼音:dù mén bù chū
紧闭门户,不外出与人交往。《国语。晋语一》:「谗言益起,狐突杜门不出。」《晋书。卷七七。蔡谟传》:「谟既被废,杜门不出,终日讲诵,教授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