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探本溯源  拼音:tàn běn sù yuán
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也作「探本穷源」。
《国语辞典》:追踪蹑迹(追踪蹑迹)  拼音:zhuī zōng niè jī
顺著踪迹追寻探求。指有所凭据而非妄加揣测。《红楼梦》第一回:「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
《国语辞典》:粤若稽古(粤若稽古)  拼音:yuè ruò jī gǔ
粤,助词,与「曰」相通。语本《书经。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汉。孔安国。传:「若,顺;稽,考也。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粤若稽古指探求古圣先贤之道。唐。杨烱〈酅国公墓志铭〉:「粤若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
《国语辞典》:抽丝剥茧(抽丝剥茧)  拼音:chōu sī bō jiǎn
比喻由浅入深,逐步分析,探求某件事的真相。如:「这起离奇的案件经警方连日来抽丝剥茧,终于真相大白。」
《漢語大詞典》:共变法
探求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在被研究的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种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就是该现象的原因。如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其他情况都相同,只有肥料的数量增加了。由此认为多施肥是水稻增产的原因。共变法得出的结果有或然性,有时除了所发现的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之外,还有发生变化的先行情况未被发现,而后者才是被研究的现象的真正的原因。
《漢語大詞典》:积本求原(積本求原)
从根本上探求。 明 王守仁 《与王纯甫书》之三:“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採摘汲引,其间亦寧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
分類:根本探求
《國語辭典》:差异法(差異法)  拼音:chā yì fǎ
理则学中归纳法之一。乃在各罗列事象中见其缺某一性质者即无某现象,以知该性质即某现象之因。
《漢語大詞典》:穷原竟委(窮原竟委)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 河 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孔颖达 疏:“言三王祭百川之时,皆先祭 河 而后祭海也。或先祭其源,或后祭其委。 河 为海本,源为委本。”后因以“穷原竟委”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愿稍敛徵逐之迹,发架上书,择其切於实用者一二端,穷原竟委,殫心研贯,一事毕,更治一事。”
《國語辭典》:求知欲(求知慾)  拼音:qiú zhī yù
求取知识的欲望。如:「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也作「求知欲」。
《國語辭典》:穷根究底(窮根究底)  拼音:qióng gēn jiù dǐ
深入探究事物的本源。如:「你对这件事如此穷根究底,只会牵扯愈多不易理清头绪。」也作「寻根究底」、「寻根问底」。
《漢語大詞典》:究证(究證)
探求印证。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兄倘有志易简之理,不愿虚生此一番,则弟虽吐肝胆之血以相究证,亦所甚愿。”
分類:探求印证
《漢語大詞典》:扣住
(1).拴住;扣押住。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张阴捕 听説,一索先把 王溜儿 扣住。”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二木匠 刚从山神庙圪崂下了沟……就被不知哪一部分的侦察员扣住了。”
(2).截止;限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各项支给,俱于前官离任日扣住,不得过领。” 茅盾 《子夜》十九:“我们今天只能扣住了这点数目做做。”
(3).谓抓牢一个问题探求。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不要秘诀的秘诀》:“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
《漢語大詞典》:盲求
盲目探求。 瞿秋白 《〈饿乡纪程〉跋》:“我寻求自己的‘阴影’,只因暗谷中光影相灭,二十年来盲求摸索,不知所措,凭空舞乱我的长袖,愈增眩晕。”
分類:盲目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