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慧光。北齐僧。长卢人,俗姓杨。少有神慧,年十三从佛陀禅师出家,人号圣沙弥。精律部、《地论》,通南北方言。参与译场,沟通译主菩提流支、勒那等三家分歧,完成译业。为《地论》师南道派开创者,又为四分律宗开山祖。东魏时任国僧都。北齐时,迁邺都,任国统。年七十卒于邺城大觉寺。有《十地经论疏》、《四分律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生定州长庐杨氏。年十三。随父入洛。以四月八日。从佛陀禅师。受三归戒。陀强其父留之曰。此儿目光外射。必可教。因令诵习。光执卷揽文。若宿授。是岁夏末即为薙落。遽复演说所习辞理华赡。时辈号之圣沙弥。所获利养。则尽以施人。陀壹听之而弗诘。已而还乡里。登具陀使先学律曰。律为慧基经论所由入也。苟以经论先之。必将慢律。是障道之源已。自是因循多学律部。先有道覆律师者。创开四分制疏。惟科提举宏纲。未之闻也光既登具之四夏。讲僧祇听者云合。然后究经论于辨公。攻字音于洛邑。著述以代忆持。而业弘矣。他日陀见其所作之文。召而告之曰。吾以果向期子今子区区。方事世谛语言。仅足为高明法师耳。对之流涕。会陀任少林寺主职勒那翻译事。光时获厕其席。久之诏充国僧都。属岁大旱。祷雨嵩岳。沾洽。被诏入邺都。以绥缉功。转国统。尔朱世隆举兵北讨乏军兴。税僧尼以充之。督责严酷。谏者斩。光直前诋世隆曰。若行此。恐非国家之福。遂寝一时名贤。如高傲曹高隆之令孤子儒等。皆礼敬焉。冯衮冀士也。淹贯经史。以州贡。观光京师。自以未知释宗。欲候光适值光讲。乃坐听大惬服。因求隶门下。不肯去。后于光门下。大著功行。号冯居士。光一日乘车。将坐曹。才出门。梁木忽裂。坐而署事。块坠于前。察之亦莫知所从来也。由是卧疾。迨四旬而化于邺之大觉寺。寿七十。光平生于华严涅槃维摩十地地持等。则疏其奥旨。于胜鬘遗教温室仁王般若等。则注释其义又重疏四分律百二十纸。删定羯磨戒本。撰玄宗论。大乘义。律义章。仁王七诫。僧制十八条。弟子道云道晖等。云撰律疏九卷。晖略为七卷。故谚以为云公头。晖公尾。洪理中间著所以。并存亡不可考。光之终也。见天宫来下。乃曰。吾愿生安养。生天岂吾愿哉。天宫遂隐。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释慧光。姓杨氏。定州卢人也。年十三随父入洛。四月八日往佛陀禅师所从受三归。陀异其眼光外射如焰。深惟必有奇操也。苦邀留之且令诵经。光执卷览文曾若昔习。旁通博义穷诸幽理。兼以剧谈谲诡态新奇。变动物情时谈逸口。至夏末度而出家。所习经诰便为人说。辞既清靡理亦高华。时人号之圣沙弥也。因获利养受而还施。师为掌之寻用复尽。佛陀曰。此诚大士之行也。便纵而不禁。咨请教诫敬而异之。然其雅量弘方不拘小节。赞毁得失声色不渝。众益器之。而美其远度。陀曰。此沙弥非常人也。若受大戒宜先听律。律是慧基。非智不奉。若初依经论必轻戒网。邪见灭法障道之元。由是因循多授律检。先是四分未广宣通。有道覆律师。创开此部。制疏六卷。但是科文。至于提举宏宗。无闻于世。故光之所学惟据口传。及年登冠肇。学行略周。尝闻言不通华发戒便阻。乃往本乡进受具足。博听律部随文奉行。四夏将登讲僧祇律。初以唱高和寡。词理精玄渐染津流。未遂听徒云合。光知学功之所致也。义须广周群部。乃从辩公参学经论。听说之美声飏赵都。后入洛京搜扬新异。南北音字通贯幽微。悉为心计之劳。事须文记。乃方事纸笔缀述所闻。兼以意量。参互销释。陀以他日密睹文言。乃呼而告曰。吾之度子。望传果向于心耳。何乃区区方事世语乎。今观神器已成。可为高明法师矣。道务非子分也。如何自累。因而流涕。会佛陀任少林寺主。勒那初译十地。至后合翻。事在别传。光时预沾其席。以素习方言通其两诤。取舍由悟纲领存焉。自此地论流传命章开释。四分一部草创基兹。其华严涅槃维摩十地地持等。并疏其奥旨而弘演导。然文存风骨颇略章句故千载仰其清规。众师奉为宗辖矣。司徒高傲曹仆射高隆之。及朝臣司马令狐子儒等。齐代名贤重之如圣。尝遇亢旱。众以闻光。乃就嵩岳池边烧香请雨。寻即流霔原隰。民皆利之。又尔朱氏举兵北伐。徵税僧尼用充军实。先立严刑。敢谏者斩。时光任僧官。顾五众屯塞。以命直往语世隆曰。若当行此税。国事不存。言既克明事亦遂免。其感致幽显为若此也。初在京洛任国僧都。后召入邺绥缉有功。转为国统。将终前日。乘车向曹。行出寺门。屋脊自裂即坐判事。块落笔前寻视无从。知及终相。因斯乖悆。四旬有馀。奄化于邺城大觉寺。春秋七十矣。光常愿生佛境。而不定方隅。及气将欲绝。大见天宫来下。遂乃投诚安养。溘从斯卒。自光立志贞静坚存戒业。动止安详衣裳附帖。昼夜存道。财无盈尺之贮。涤除便秽。誓以报尽为期。偏重行宗四仪无妄。其法洁己独立。七众深崇其操。自正道东指。弘匠于世。则以道安为言初。缁素革风广位声教。则慧光抑其次矣。凡所撰胜鬘遗教温室仁王般若等。皆有注释。又再造四分律疏百二十纸。后代引之为义节。并羯磨戒本咸加删定。被于法侣今咸诵之。又著玄宗论大乘义律义章仁王七诫及僧制十八条。并文旨清肃见重时世。学士道云。早依师禀。奉光遗令专弘律部。造疏九卷为众所先。成匠极多流衍弥远。加以威容严肃动止有仪。谈吐慈和言行相检。又光门人道晖者。连衡云席。情智傲岸不守方隅。略云所制以为七卷。间以意会。揵度推焉。故谚云。云公头。晖公尾。洪理中间著。所以是也。并存亡有绪嘉绩莫寻。可为悲哉。时光诸学士翘颖如林。众所推仰者十人。拣选行解入室惟九。有儒生凭衮。光乃将入数中。衮本冀人。通解经史。被贡入台用拟观国。私自惟曰。玄素两教颇曾怀抱。至于释宗生未信重。试往候光欲论名理。正值上讲因而就听。瞩其威容聆其清辩。文句所指遣滞为先。即坐尽虔伤闻其晚。顿足稽颡毕命归依。然攻击病源。深明要害。我为有本。偏所长驱。每有名胜道俗。来资法药。衮随病立治。信者衔泣。故其言曰。诸行者不得信此。无明昏心觅长觅短。听经学问严饰我心。须识诈贼觅他道恶。不求其长则吾我渐歇。特须分疏勿迷自他。我过常起炽然法界。他道少过便即瞋也。常须看心自臣多过。若思量者虽在世间。无有滋味终无欢心。以未丧我何由有乐。此心将我上至非想。还下地狱。常诱诳我。如怨家。如爱奴。岂可学问长养贼心。巧作细作。使觅名利造疽妒也。故经云。当为心师不师于心。八岁能诵百岁不行。不救急也。时有私写其言者。世号捧心论焉。亦有怀本于胸逢境终忘者。无勤励故耳。衮在光门低头敛气。常供厨隶日营饭粥。奉僧既了。荡涤凝淀温煮自资。微有香美便留后供。夜宿灶前取蒿一束。半以藉背半以坐之。明相才动粥便以熟。无问阴晴此事常尔。午后担食送彼狱囚。往还所经识者开路。或至绸人广众。率先供给。若水若火若扫若帚。随其要务莫不预焉。口随说法初不告倦。遂卒光门。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事迹皆不详。咸阳郭氏之仆,喜题诗。《全唐诗》存诗3首,出自范摅《云溪友议》卷下《郭仆奇》。
李继捧 朝代: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04 【介绍】: 宋党项人,李继筠弟。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继筠卒,嗣为留后。李氏自唐末世袭夏、绥、银、宥四州。以家族矛盾,于太平兴国七年,纳土内迁,入居京师。授彰德军节度使。端拱元年(988),太宗以其族弟继迁联辽反宋,因赐继捧姓名赵保忠,使回夏州,仍任定难节度使。淳化二年,降辽,受辽封为西平王,恢复原姓名。五年,宋兵破夏州,被俘。卒于开封。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二
吴经世,字捧日,号秋樵,钱塘人。官德阳知县。有《小隐山房诗钞》。
韩捧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韩捧日,广东省琼州府文昌县(今属海南省)迈犊都人。清朝官员。廪贡出身,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举人,道光二十庚子(1810年)科进士,与族叔韩锦云同榜。历任江西崇义永丰县知县,加知州衔。最后官至江西房考。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周照。字南暟,号捧斋,清无锡人,乾隆戊戌进士,历掌广东道监察御史。署户科掌印给事中。
维基
周照,贵州毕节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清德宗登极丙子恩科进士,二甲一百十一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
《分类字锦》:捧玉出泥
赵虾秋日吴中观贡藕诗捧玉出泥中
分类:
《分类字锦》:手捧以拜
后汉书桓荣传会欧阳博士缺因拜荣为博士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
《漢語大詞典》:金人捧露盘(金人捧露盤)
词牌名。又名《铜人捧露盘》。双调,有七十九字、七十八字和八十一字等四体。
《分类字锦》:金钗双捧(金钗双捧)
曾巩 荔支诗 金钗双捧玉纤纤,星宿光芒动宝奁。
分类:荔支
《漢語大詞典》:里丑捧心(里醜捧心)
庄子·天运:“ 西施 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后以“里丑捧心”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里丑捧心,不关 西施 之嚬矣。”参见“ 东施效顰 ”。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捧物
【佛学大辞典】
(杂名)供养三宝之物。
捧炉神
【佛学大辞典】
(图像)谓茶釜足之鬼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