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遭塌
同“ 糟蹋 ”。
(1).损坏;浪费。《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定然遭塌了你这场门面,交你赚不成钱。”红楼梦第七二回:“你只管放心养病,别白遭塌了小命儿!”红楼梦第五二回:“只説可惜了的,叫我仔细穿,别遭塌了。”
(2).侮辱,蹂躏。红楼梦第五九回:“他领着人遭塌我,我怎么説人?”红楼梦第一○三回:“大奶奶自己服毒死的,与我们姨太太什么相干?也不犯这么遭塌呀!”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二:“其对于个人的操纵,如 陈名夏 、 陈之遴 、 钱谦益 、 龚鼎孳 那班‘贰臣’,遭蹋得淋漓尽致。”
《國語辭典》:糟蹋  拼音:zāo tà
1.损坏而不加爱惜。如:「糟蹋粮食」。也作「蹧蹋」。
2.侮辱、蹂躏。如:「你说这种话太糟蹋人了!」也作「蹧蹋」。
《漢語大詞典》:糟塌
(1).蹂躏;侮辱。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对女儿,正像对他生身之地 北平 一样,被别人糟塌了,他一点也不动心。” 曹禺 《原野》第一幕:“你妈从我一进门就恨上我,骂我,羞我,糟塌我,没有把我当作人看。”
(2).损坏。 张天翼 《仇恨》:“他们眼见着他们的麦子全给那些军队糟塌完了。”
《漢語大詞典》:淘坏(淘壞)
犹损坏。《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但説起来,吃药既不见效,枉淘坏了身子。”
分類:损坏
《漢語大詞典》:剥毁
犹损坏。 清 唐孙华 《石鼓歌》:“从来古器多剥毁,千百罕有什一留。”
分類:损坏
《漢語大詞典》:泼损(潑損)
破损;损坏。《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太 、 镇 一带潮势亦大, 刘河 石坝内塘亦有泼损处。”
分類:破损损坏
《漢語大詞典》:不昧
(1).不忘。逸周书·王会:“佩之令之不昧。” 孔晁 注:“不昧,不忘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慼。”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2).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不损坏;不湮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玄阴凝,不昧其洁。” 唐 杜甫 《迴棹》诗:“吾家碑不昧, 王氏 井依然。”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感谢上帝,在我最初一灵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灵永久的皈依和寄托。”
《國語辭典》:点破(點破)  拼音:diǎn pò
1.拆穿、揭露。如:「那件秘密被他点破后,班上的人就全都知道了!」
2.毁损、玷污。宋。范成大《骖鸾录》:「诗既出,零陵人大以为妄,谓余不合,点破渠乡曲古迹。」元。白朴醉中天。疑是杨妃在〉曲:「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著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國語辭典》:剥蚀(剝蝕)  拼音:bō shí
1.脱落损坏。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老残游记》第二回:「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
2.侵蚀。
《國語辭典》:完好  拼音:wán hǎo
1.完美。唐。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骞,涵而揉之,内外完好。」
2.完整无缺。如:「完好如新」。宋。苏轼书琅琊篆后〉:「蜀人苏轼来守高密,得旧纸本于民间,比今所见犹为完好。」
《國語辭典》:修理  拼音:xiū lǐ
1.整治。《后汉书。卷六九。窦何列传。何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以镇京师。」《红楼梦》第八九回:「又要开销国帑修理城工,工部司官又有一番照料,所以部里特来报知老爷的。」
2.惩处、教训。如:「他把下属狠狠修理了一顿,然后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漢語大詞典》:不顿(不頓)
(1).不损坏。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 杜预 注:“顿,坏也。”
(2).谓依然锐利。顿,通“ 钝 ”。 汉 贾谊 《治安策》:“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理解也。”
《国语辞典》:坏了(坏了)  拼音:huài le
1.东西损坏或腐败。如:「电视坏了」、「牛奶坏了」。
2.遭殃、完蛋。《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你晓得有个新闻?县里王公坏了。昨晚摘了印,新官押著他就要出衙门。」《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漢語大詞典》:顿兵(頓兵)
(1).驻屯军队。后汉书·耿弇传:“若先攻 西安 ,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顿兵 岐 梁 下,却跨沙漠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惟 老官屯 有贼垒,为前岁 额尔登额 顿兵处。”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五个月的战争,使 德 军既没有打进 高加索 油田,也没有打下 斯大林格勒 ,迫使 希特勒 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
(2).停战,按兵不动。 三国 蜀 诸葛亮 《绝盟好议》:“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周书·贺拔胜传:“大王帝室藩维,与国休戚,受任征讨,理宜唯敌是求,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明 刘基 《浙东处州分府元帅石末公德政记》:“女辈虽非与盗通,然顿兵玩寇,以致蔓延,不为无罪。”
(3).损坏兵器。谓打仗而有损失。顿,通“ 钝 ”。《左传·昭公十五年》:“军吏曰:‘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 杨伯峻 注:“ 襄 四年《传》:‘甲兵不顿。’ 孔 疏:‘顿谓挫伤折坏。’此同。兵指兵器。” 汉 王充 论衡·福虚:“使 宋 楚 之君合战顿兵,流血僵尸,战夫禽获。”孙子·谋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宋 张预 注:“以完全立胜於天下,故无顿兵血刃之害,而有国富兵强之利。”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制胜》:“太守 张文锦 ,与守备 杨鋭 等合谋,令军士鼓譟,登城大駡,激怒逆 濠 ,使顿兵挫鋭于坚城之下。”
《漢語大詞典》:崩石
损坏的刻石。指残碑。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窥刊崩石,捃逸残竹, 巢 风寂寥, 羲 埃绵邈。”
分類:损坏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