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捐势(捐勢)
舍弃权势。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分類:舍弃权势
《漢語大詞典》:捐灰
弃灰。 商鞅 立法,弃灰于道者受刑。后因以“捐灰”为典,指刑罚荷刻。《文选·潘岳〈西征赋〉》:“简良人以自辅,谓 斯 忠而 鞅 贤。寄苛制於捐灰,矫 扶苏 於朔边。” 李善 注:“ 商君 之法,刑弃灰於道者。”
《國語辭典》:税捐(稅捐)  拼音:shuì juān
税金。
分類:税捐捐税
《国语辞典》:捐血  拼音:juān xiě
自愿无偿,将血液捐给需要的人。如:「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国语辞典》:膏捐  拼音:gāo juān
膏,鸦片烟膏。清朝末年徵收的鸦片税,称为「膏捐」。
《漢語大詞典》:杂捐(雜捐)
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 清 马建忠 《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然后可截长补短,一律减至值百抽十,外加各色杂捐,似可当釐金之入。”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三章第四节:“豁免捐税布告中规定:……免征本年和历年积欠的田赋,免缴除供地方所用以外的杂捐。”
《漢語大詞典》:拨捐(撥捐)
犹泼弃,倾弃。孔丛子·儒服:“ 陈尫 性多秽訾,每得酒食,必先拨捐之,然后乃食。 子高 告之曰:‘子无然也,似有态者,昔君子之於酒食,有啐尝之义,无捐放之道。’”
《漢語大詞典》:抽捐
原指抽厘捐。后亦泛指抽税。《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 咸丰 六年奏准, 盛京 兵餉支絀,现令店商於买货之家,照所买价值,每东钱百千,抽捐东钱一千。”参见“ 抽釐 ”。
分類:厘捐抽税
《骈字类编》:南捐
唐 胡曾 咏史诗 湘川 虞舜南捐万乘君,灵妃挥涕竹成纹。
《漢語大詞典》:迁捐(遷捐)
犹捐弃。管子·四称:“昔者无道之臣……迁捐善士,捕援货人。”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人生意气好迁捐,祇重狂花不重贤。”
分類:捐弃
《漢語大詞典》:起捐
征收捐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救荒·公督私藏法》:“有田有舖之家,既经起捐登簿,簿上须註明总结米若干石,总结钱若干千,其总簿存於公家收存。”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又有红粉税,即火药,亦要挨户硬捐。又按田起捐,每亩捐钱五十文。”《文明小史》第九回:“捐局是奉旨设立的,他们不开市倒有限,他们不起捐,就是违背朝廷的旨意。”
分類:征收捐税
《漢語大詞典》:捐复(捐復)
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 清 代的一种弊政。清史稿·选举志七:“﹝ 康熙 ﹞三十五年,帝念降革留任人员,因公处分,輒停陞转,詔许捐復。”《官场现形记》第三回:“然后拿银子捐復原官。”
《漢語大詞典》:捐甲
脱去铠甲。《战国策·韩策一》:“ 山 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 秦 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分類:脱去铠甲
《漢語大詞典》:捐荐(捐薦)
去掉荐席。表示谦逊。汉书·东方朔传:“於是 吴王 惧然易容,捐荐去几,危坐而听。” 颜师古 注:“捐荐席而去冯几,自贬损也。”
分類:去掉谦逊
《國語辭典》:捐款  拼音:juān kuǎn
1.捐献钱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九回:「我暗想今天众人齐集,不如趁这个时候,议定了捐款修祠堂的事。」
2.所捐献的款项。《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钱大老爷好财,把绅富运的一笔捐款,平空吞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