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捉班做势(捉班做勢)  拼音:zhuō bān zuò shì
故意摆架子,装模做样。《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万一不肯时,做妹子自会劝他,只是寻得主顾来,你却莫要捉班做势。」
《漢語大詞典》:捉兵
提调军队。北齐书·源彪传:“如 文宗 计者,不过专委 王琳 , 淮 南招募三四万人,风俗相通,能得死力,兼令旧将 淮 北捉兵,足堪固守。”隋书·周罗睺传:“ 贺若弼 谓之曰:‘闻公 郢汉 捉兵,即知 扬州 可得,王师利涉,果如所量。’”
分類:提调军队
《漢語大詞典》:捉不良
唐 代缉捕盗贼的吏卒,犹后世的捕快。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勅令 长安 、 万年 捉不良脊烂求贼,鼎沸三日不获。”
《漢語大詞典》:捉藏猫
同“ 捉迷藏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三:“大道的北头,一帮孩子正在捉藏猫。”
《國語辭典》:捉颤(捉顫)  拼音:zhuō zhàn
发抖、颤抖。《水浒传》第二回:「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
分類:发抖
《漢語大詞典》:捉店
守护店铺。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不得輒於诸军诸使觅职,掌把钱捉店,看守庄磑。”
分類:守护店铺
《漢語大詞典》:挽捉
扶手,把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从 鉢卢勒国 向 乌场国 ,铁锁为桥,悬虚为渡,下不见底,旁无挽捉,倏忽之间,投躯万仞,是以行者望风谢路耳。”
分類:扶手把手
《漢語大詞典》:望空捉影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祇凭数句之话,望空捉影,以陷臣罪。”
《國語辭典》:吐哺捉发(吐哺捉髮)  拼音:tǔ bǔ zhuō fǎ
比喻求贤殷切。参见「握发吐哺」条。唐。韩愈 后二十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國語辭典》:吐哺握发(吐哺握髮)  拼音:tǔ bǔ wò fǎ
比喻求贤殷切。参见「握发吐哺」条。宋。陆游 谢费枢密启:「虽吐哺握发之劳,曾靡遗于一士,然引坐解颜之遇,顾岂在于他人。」
《漢語大詞典》:无牛捉了马耕田(無牛捉了馬耕田)
谚语。喻无优者退求其次。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一:“‘好比何来?’ 亭面糊 学着乡里说书的人的口气。‘好比无牛捉了马耕田,好比 蜀 中无大将, 廖化 作先锋。’”
分類:谚语其次
《國語辭典》:瓮中捉鳖(甕中捉鱉)  拼音:wèng zhōng zhuō biē
比喻举手可得、确有把握。《水浒传》第一八回:「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歧路灯》第三六回:「我见了他,掉我这三寸不烂之舌,管保顺手牵羊,叫你们瓮中捉鳖。」
《高级汉语词典》:搜须捉虱
竭力搜寻
《漢語大詞典》:寻风捉影(尋風捉影)
犹捕风捉影。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女辩继母诬陷疏:“又不曾经获某人,乃以数句之诗,寻风捉影,陷臣死罪。”
《分类字锦》:一沐三捉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分类:
《國語辭典》:一沐三捉发(一沐三捉髮)  拼音:yī mù sān zhuō fǎ
比喻求贤心切。参见「握发吐哺」条。《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漢語大詞典》:一沐三握发(一沐三握髮)
见“ 一沐三捉髮 ”。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文王 日昃不暇食,此谓演而益卦; 周公 一沐三握髮,为 周 攻法制而 周 道不弊。”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 干王 恩高量广,不以初交见嫌,不以触犯见罪,虽兴 周 之 姬旦 ,一饭吐三餔,一沐三握髮,无以过也。”
分類: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