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尾韵》:捉鬼
西湖志馀:禁中以腊月三十日为大节,夜至于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类不一,而殿司所进屏风,画钟馗捉鬼,内藏药线爇放百馀,奇巧不绝。
《漢語大詞典》:捉取
擒拿;捕捉。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孃去二月九日夜,失车栏夹杖龙牵,疑是 整 婢 采音 所偷。 苟奴 与郎 逡 往 津阳门 糴米,遇见 采音 在 津阳门 卖车栏龙牵。 苟奴 登时欲捉取, 逡 语 苟奴 ,已尔,不须復取。”《敦煌曲子词·鹊踏枝》:“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國語辭典》:捉刀人 拼音:zhuō dāo rén
代人作文章或做事的人。《聊斋志异。卷九。张鸿渐》:「赵以巨金纳大僚,诸生坐结党被收,又追捉刀人。」《孽海花》第二○回:「纯客看完笑道:『这个捉刀人却不恶,倒捉弄得老夫秋兴勃生了!』」
《國語辭典》:捉发(捉髮) 拼音:zhuō fǎ
以手握发。形容非常急迫,来不及束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叔孙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國語辭典》:握发(握髮) 拼音:wò fǎ
比喻急于接待贤士。参见「握发吐哺」条。《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
《國語辭典》:捉对(捉對) 拼音:zhuō duì
成双成对。《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巨象成群走,巴蛇捉对游。」《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吓得吴氏面如土色,战抖抖的牙齿捉对儿厮打。」
分類:成对
《漢語大詞典》:捉鸡(捉雞)
方言。谓俟人饮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每太上游幸,上必进劝。会太上奉 宪圣 幸 东园 閲市,而上偶不记;太上左右阴颺鸡数十,故使捉之不获,乃相与大呼曰:‘今日捉鸡不着。’盖 临安 以俟人饮食为‘捉鸡’。故以此激太上怒。”
《高级汉语词典》:捉不住
控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