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缉捕(緝捕)  拼音:qì bǔ
1.查缉搜捕。《水浒传》第一七回:「差下本管眼明手快的公人,去黄泥冈上往来缉捕。」
2.捉拿盗贼的官役。《水浒传》第一七回:「府尹看罢大惊,随即便唤缉捕人等。」
《漢語大詞典》:追擒
亦作“ 追禽 ”。 追赶捉拿。宋书·王蕴传:“事败,走鬭场,追禽,斩於 秣陵市 。”南史·循吏传·孙廉:“有所讨逐,越境追禽。”明史·宦官传一·郑和:“ 和 力战,追擒之 喃渤利 ,并俘其妻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失事》:“宜速遣马步捕快,会同营哨飞骑追擒。”《荡寇志》第九一回:“不乘此刻追擒 天彪 ,更待何时。”
分類:追赶捉拿
《國語辭典》:捉败(捉敗)  拼音:zhuō bài
行迹败露,被捉住。《董西厢》卷四:「夜静也私离了书斋,走到寡妇人家里,是别人早做贼捉败。」
分類:捉拿败露
《国语辞典》:缉捉(缉捉)  拼音:qì zhuō
查访捉拿。《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店家为官司行下缉捉奸细,不许停留无行止单身之人,谁人肯容受刘知远宿泊?」
分类:查访捉拿
《国语辞典》:提人  拼音:tí rén
捉拿人犯。如:「警察逮捕人犯要经一定的法律程序,不可随便提人。」《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近者中外提人,止凭驾帖,既不用符,其伪莫辨,奸人矫命,何以拒之?」
《漢語大詞典》:禽制
捉拿制伏。汉书·赵广汉传:“郡大姓 原 褚 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汉书·王尊传》:“步兵校尉使逐捕,暴师露众,旷日烦费,不能禽制。”
分類:捉拿制伏
《國語辭典》:虎头牌(虎頭牌)  拼音:hǔ tóu pái
1.皇帝赐给近臣或功臣,可行使最高权力的虎头形金牌。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折:「呀!这的是便宜行事的那虎头牌!」也称为「虎符金牌」。
2.刻有虎头文饰的盾牌。《水浒传》第七六回:「龙文剑掣一汪秋水,虎头牌画几缕春云。」
3.旧时衙门前面画有虎头形状的布告木牌,以表示威仪和禁止閒人随意进出衙门。
《漢語大詞典》:枉系(枉繫)
谓无罪而被捉拿入狱。后汉书·董卓传:“其中有为 傕 ( 李傕 )所枉繫者, 傕 恐 茂 ( 裴茂 )赦之,乃表奏 茂 擅出囚徒。”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东 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冤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
《国语辞典》:擒伏  拼音:qín fú
捉拿制伏。如:「经过整个晚上的围捕,警方终于擒伏了歹徒。」
分类:捉拿制伏
《漢語大詞典》:司搏
伺机捕捉;侦察捉拿。司,通“ 伺 ”。周礼·秋官·士师“以比追胥之事” 汉 郑玄 注:“胥,读如宿偦之偦。偦,谓司搏盗贼也。” 孙诒让 正义:“司搏,与‘伺捕’同。 汉 人多以‘司’为‘伺’,以‘搏’为‘捕’。《小司徒》注作‘伺捕’。”
《国语辞典》:捕缉(捕缉)  拼音:bǔ qì
捉拿、逮捕。如:「对于犯案的歹徒,警方正全力捕缉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且去殡葬丈夫,我自去差人去捕缉强贼。」
分类:捉拿逮捕
《漢語大詞典》:捕掩
捉拿,肃清。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以某观之,自京四嚮千里之间,或多寇盗,盖创置巡检,路分颇多,而卒伍至羸,捕掩无効。”
分類:捉拿肃清
《國語辭典》:比捕  拼音:bì bǔ
限定时限,令警吏逮捕犯人归案。《水浒传》第四二回:「即目江州申奏京师,必然行移济州,著落郓城县追捉家属,比捕正犯。」
《漢語大詞典》:讼逮(訟逮)
控告、捉拿。 前蜀 杜光庭 《先锋王承璲为祖母九曜醮词》:“或往逝有考延之舋,或幽阴有讼逮之文。”
分類:控告捉拿
《國語辭典》:捉奸(捉姦)  拼音:zhuō jiān
捉捕正在通奸的男女。《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一起人开了门走出去,只因里面嚷得多时了,外面晓得是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