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4,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要指
二指
指趣
指南车
指痕
指占
指趣
一指禅
弦指
承指
指臂
标指
指喻
指注
远指
《漢語大詞典》:要指
见“ 要旨 ”。
分類:要指
《國語辭典》:要旨  拼音:yào zhǐ
重要的本意。《清史稿。卷一○七。选举志二》:「三十三年,奏定女子师范、女子小学章程,以裨补家计,有益家庭教育为要旨。」也作「要指」。
《高级汉语词典》:二指  拼音:èr zhǐ
食指
分类:二指
《漢語大詞典》:指趣
亦作“ 指趋 ”。 意向;意图。《宋书·衡阳文王义季传》:“贼初起逸,未知指趋,故且装束,兼存观察耳。”南齐书·萧遥光传:“ 遥光 虑见杀,八月十二日晡时,收集二州部曲,於 东府门 聚人众,街陌颇怪其异,莫知指趣也。”周书·文帝纪上:“观其指趣,势必异图。”
分類:意向意图
《國語辭典》:指南车(指南車)  拼音:zhǐ nán chē
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车上装有一木头人,藉由一套齿轮系统转动,使得车无论转向何方,木头人的手永远指著南方。相传为黄帝所作。也称为「司南车」。
《國語辭典》:指痕  拼音:zhǐ hén
手指触物时留下的痕迹。如:「请勿触摸镜片,避免留下指痕,影响映像效果。」
《漢語大詞典》:指占
(1).指为己有,占有。 唐 孙棨 《北里志·泛论三曲中事》:“小堂垂帘,茵褥帷幌……诸妓皆私有所指占。”
(2).以指排十二支占卜。宋史·艺文志五:“《乙巳指占图经》三卷。”
《漢語大詞典》:指趣
亦作“ 指趋 ”。
(1).宗旨,意义。 汉 王充 论衡·案书:“《六略》之録,万三千篇,虽不尽见,指趣可知。” 汉 王充 论衡·自纪:“言姦辞简,指趋妙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 宋 陆游 《施司谏注东坡诗序》:“若 东坡先生 之诗,则援据閎博,指趣深远。” 朱自清 《中国歌谣·复沓格》:“这完全是声的关系,为重迭而重迭,别无指趣可言。”
(2).犹志趣。旧唐书·李训传:“帝见其指趣,甚奇之。” 五代 齐己 《赠白处士》诗:“衣衫同野叟,指趣似禪师。”
《漢語大詞典》:一指禅(一指禪)
见“ 一指头禪 ”。
《漢語大詞典》:一指头禅(一指頭禪)
佛教禅宗用语,喻万法归一。 宋 俱胝和尚 向 天龙和尚 询问佛教教义时, 天龙 竖一手指, 俱胝 立即大悟。此后凡有人向 俱胝 求教,他也常竖一指。临死前谓众人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禪,一生用不尽。”见《景德传灯录·俱胝和尚》。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一指头禪用不穷,一刀匕药去凌空。”亦省作“ 一指禪 ”。 宋 黄裳 《赠致政王朝奉》诗:“有身且睡三竿日,无物应看一指禪。” 金 元好问 《奉酬子京禅师见赠之什》诗之一:“南风稳送北归船,留得虚名一指禪。”
《骈字类编》:弦指
唐 王昌龄 髣髴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漢語大詞典》:承指
见“ 承旨 ”。
《國語辭典》:承旨  拼音:chéng zhǐ
承接圣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明。陈与郊《昭君出塞》第一折:「守宫的,快请你王娘娘承旨!」
《漢語大詞典》:指臂
手指与臂膀。比喻得力的助手。 唐 杜牧 《裴休除礼部尚书等制》:“夫宰相佐天子,公卿助宰相,股肱指臂,任同一身。” 明 吾邱瑞《运甓记·杜弢定计》:“召兵蛮洞,并力长驱,管教脇从,为吾指臂。” 清 陈天华 《今日岂分省界之日耶》:“然他省之才者,亦何妨收为指臂之用。”
《漢語大詞典》:标指(標指)
(1).准则。宋史·道学传一·程颐:“ 颐 於书无所不读,其学本於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标指,而达於‘六经’。”
(2).犹标榜。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 赵丞相 特用材鋭甚,清官重职,往往世所标指谓道学者,忮者尤怨。”
(3).批点。 明 张鼐 《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
《漢語大詞典》:指喻
指正告知。 宋 秦观 《与孙莘老学士简》:“诗文数篇,谩録呈左右,因风更乞指喻教育之赐,幸甚幸甚!”
分類:告知
《漢語大詞典》:指注
(1).指示;指点。
(2).指指点点,指责。 唐 韩愈 《荐士》诗:“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慠。”五灯会元·北禅贤禅师法嗣·法昌倚遇禅师:“夜半乌鸡谁捉去?石女无端遭指注。”
《漢語大詞典》:远指(遠指)
远大的志向。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鋭志於雏鼠者,不识騶虞之用心;盛务於庭粒者,安知鸳鸞之远指。”
分類: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