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69,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指要
指言
指纵
指撝
风指
风指
指引
指明
指拟
指甲
回指
指瑕
妙指
指动
发指
《國語辭典》:指要  拼音:zhǐ yào
要旨。《北齐书。卷三六。邢卲传》:「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
《漢語大詞典》:指言
犹指陈。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贺雨》《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闕,而难於指言者,輒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於上。”宋史·哲宗纪二:“侍从中书舍人以上各举所知二人,权侍郎以上举一人,仍指言所堪任职。”参见“ 指陈 ”。
分類:指言
《國語辭典》:指陈(指陳)  拼音:zhǐ chén
指明和叙述。如:「他在会议上指陈这次活动的得失,以便检讨改进。」《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
分類:指陈陈述
《漢語大詞典》:指纵(指縱)
见“ 指踪 ”。
分類:指纵
《漢語大詞典》:指踪(指蹤)
亦作“ 指纵 ”。
(1).发踪指示。比喻指挥谋划。语本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后汉书·荀彧传:“是故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 唐 费冠卿 《闲居即事》诗:“ 子房 仙去 孔明 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2).比喻指挥。 宋 范仲淹 《奏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若人员不甚得力,则向下兵士,例各骄惰,不受指踪,多致败退。”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语智·李晟》:“公为元帅,得专号令, 晟 将一军受指纵而已。”
《漢語大詞典》:指撝
见“ 指挥 ”。
《國語辭典》:指挥(指揮)  拼音:zhǐ huī
1.发号施令,指示别人行动。《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指挥士卒,欲立云梯。」《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水陆并进,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也作「指麾」。
2.发令调度的人。如:「乐团指挥」、「交通指挥」。
3.职官名。由唐至明有都指挥使等,明清京城有兵马司指挥。《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到我下处来了几次,我只得到他家盘桓了几天。」
《漢語大詞典》:风指(風指)
谓讽告其旨意。史记·西南夷列传:“ 恢 因兵威使 番阳 令 唐蒙 风指晓 南越 。”汉书·严助传:“上嘉 淮南 之意,美将卒之功,乃令 严助 諭意风指於 南越 。” 颜师古 注:“风读曰讽,以天子之意指讽告也。”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而邑人亦无敢告言 恩 者,乃稍稍以轻罪笞其一二宗人以风指百姓,百姓乃敢告 恩 。”
分類:旨意
《漢語大詞典》:风指(風指)
(1).旨意,意图。《汉书·薛宣传》:“九卿以下,咸承风指,同时陷於谩欺之辜,咎繇君焉。”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今之御史多承望要人风指,阴为之用。”明史·儒林传二·邹德涵:“御史承风指劾之,贬秩归。”
(2).风采,风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庯峭:“而 齐 魏 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则谓之庯峭……今京师指人之有风指者,亦谓之波峭。”
《國語辭典》:指引  拼音:zhǐ yǐn
指示引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周少溪指引他到这家门首来,正值他在门外。」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五出:「多谢客官指引。」
分類:指引引导
《國語辭典》:指明  拼音:zhǐ míng
明白的指示、点出。如:「指明用途」。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建信委辂,被褐献宝,指明周汉,铨时论道。」《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列传下。冯伉》:「县中百姓多滑,为著谕蒙十四篇,大略指明忠孝仁义,劝学务农,每乡给一卷,俾其传习。」
《漢語大詞典》:指拟(指擬)
指望,指靠。宋史·河渠志二:“盖 孝先 、 俞瑾 等知合用物料五千餘万,未有指拟,见买数计,经岁未及毫釐,度事理终不可为,故为大言。”金史·白华传:“今耕稼已废,粮斛将尽,四外援兵,皆不可指拟。”
分類:
《國語辭典》:指甲  拼音:zhǐ jia
哺乳类动物长于肢体指前端,由皮肤角质层硬化的一层硬物。指甲,亦称指盖、指甲盖、指头盖等,分为手指甲与脚趾甲,其作用是保护末节指腹避免受伤,维护其稳定性,增强触觉敏感度。
《國語辭典》:指甲草  拼音:zhǐ jia cǎo
凤仙花的别名。参见「凤仙花」条。
分類:凤仙花
《漢語大詞典》:回指(迴指)
(1).转而指向。晋书·温峤传:“公若违众独反,人心必沮。沮众败事,义旗将迴指於公矣。”
(2).指转而指责。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若依违含胡,内伏疑根,则 昉 ( 楼昉 )也一夫之颊舌,安能解千万人之惑,而公论且将迴指於 昉 矣。”
分類:指向指责
《國語辭典》:指瑕  拼音:zhǐ xiá
指出玉上的瑕疵。语本《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璧有瑕,请指示王。」后用以比喻挑毛病。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二。保举》:「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
分類:缺点
《漢語大詞典》:妙指
犹妙旨。 汉 张衡 《归田赋》:“弹五弦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不是妙音生妙指,只缘流水似流泉。”参见“ 妙旨 ”。
《漢語大詞典》:妙旨
(1).精微幽深的旨意。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傅毅 《七激》:“达 牺 农 之妙旨,照 虞 夏 之典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圣之妙旨。”梁书·沈约传:“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
(2).好的意见,计谋。三国志·吴志·胡综传:“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
《漢語大詞典》:指动(指動)
春秋 时, 郑国 大臣 子公 逢食指动,即能尝到美味,一次, 郑灵公 赐食鼋肉,故意不分给 子公 ,他一气之下,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指动”表示将尝到美味。 宋 范成大 《次韵谢李叔玠追路送笋》:“盘餐登异味,指动已先知。”
《國語辭典》:发指(髮指)  拼音:fǎ zhǐ
头发上指。形容盛怒的样子。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十出:「唉,外有逆藩,内有奸相,好教人发指也!」
分類:发指
《國語辭典》:发上指冠(髮上指冠)  拼音:fǎ shàng zhǐ guān
比喻愤怒到了极点。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你听他们言辞慷慨,使人壮心勃勃,发上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