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指语(指語)
用手指作种种姿势,代表不同字母,进行拼音通意,称为“指语”。指语又分双手语和单手语。 中国 聋哑学校试行的汉语拼音指语为单手语。指语的手势语总称手语,都是聋哑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方式方法。
《漢語大詞典》:言诠(言詮)
(1).谓以言语解说。陈书·傅縡传:“言为心使,心受言詮。” 唐 张说 《闻雨》诗:“声真不世识,心醉岂言詮。” 清 黄景仁 《题钱舜举画林和靖小像》诗:“此花只合先生诗,便著言詮都絶俗。”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真谛本身是无相,谈不上什么区别,但真谛之说为真谛,仍需要言诠。”
(2).引申指语言的迹象。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普说语录:“古人不得已,向无言詮处假立言詮,无方便中巧施方便。” 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知是圣人道,安得形言詮!”《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説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漢語大詞典》:行言
(1).犹流言。《诗·小雅·巧言》:“往来行言,心焉数之。”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三:“小人之言,轻浮无根,故谓之行言。曰往来者,正见其无定也。” 吴闿生 会通:“行言,犹流言。”一说泛指语言。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行,言也。’ 郭 注:‘今 江 东通谓语为行。’是言二字平列而同义,犹云语言耳。”
(2).犹言行。庄子·天地:“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 成玄英 疏:“所有施行之事,教令之言,咸任物自为,而不使物从己。如此,则宇内苍生自然从化。”
《漢語大詞典》:盘硬(盤硬)
唐 韩愈 《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后以“盘硬”指语句新奇,不落窠臼。 陈衍 《知稼轩诗序》:“大略才富者喜其排奡,趣博者领其兴会,即学焉不至,亦盘硬而不入於生涩,流宕而不落於浅俗。”
《國語辭典》:来头(來頭)  拼音:lái tou
1.来历、原由。如:「他这些话是有来头的,是冲著咱们说的。」《西游记》第二一回:「既如此说,也是个有来头的,我这敝处,却无卖眼药的。」
2.情势。《红楼梦》第一○五回:「众人看见来头不好,也有躲进里面屋里的,也有垂手侍立的。」
3.趣味。如:「这种游戏还有什么来头?」
《國語辭典》:读本(讀本)  拼音:dú běn
多指语文方面的课本。如:「法语读本」。
《漢語大詞典》:吱哩哇啦
象声词。形容大声说话。 王汶石 《土屋里的生活》:“来迟了,还不悄悄坐下,吱哩哇啦叫什么?”亦指语言不清或语声嘈杂。
《国语辞典》:不可名字  拼音:bù kě míng zì
名,指语言文字。不可名字指不能用语言形容。《汉武帝内传》:「服赤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也作「不可名状」、「莫可名状」。
《漢語大詞典》:乾巴
1.干硬的饼状食物。《西游记》第十三回:“那 伯钦 另设一处,铺排些没盐没酱的老虎肉……点剁鹿肉、乾巴,满盘满碗的陪着 三藏 吃斋。”
2.因失去水分而收缩。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太阳燥热……苞米的红缨一半干巴了。” 杨朔 《桃树园》:“ 石老海 病的有年数了,半身不遂,两条腿瘦得就象那干巴树枝,瘫在炕上不能动弹。”
3.指语言文字枯燥单调。 茹志鹃 《新当选的团支书》:“写完后自己看看又觉得太生硬,太干巴,于是撕掉重新再来。” 黄宗英 《大雁情》:“我实在不会写文章,挺生动的事儿,让我一写就干巴了。”
《國語辭典》:如雷灌耳  拼音:rú léi guàn ěr
比喻人名气很大,众所共闻。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幸遇尊颜,实乃小官万幸也。」《儒林外史》第一○回:「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只是无缘,不曾拜识。」也作「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