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席函丈
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孔颖达 疏:“函,容也。既来讲説,则所布两席中间相去使容一丈之地,足以指画也。”谓师生间坐位相隔一丈,便于指画。后用以指讲学。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一:“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
《國語辭典》:叉竿  拼音:chā gān
一种一端有小叉的木竿。可用来支撑窗子或衣架等。《金瓶梅》第二回:「妇人正手里拿著叉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
分類:指画战具
《漢語大詞典》:竿叉
叉竿。 宋 苏辙 《王詵都尉宝绘堂词》:“锦囊犀轴堆象牀,竿叉连幅翻云光。”按,此指画叉。
分類:指画
《国语辞典》:矩矱绳尺(矩矱绳尺)  拼音:jǔ huò shéng chǐ
本指画直角、方形及直线的工具。比喻规矩法度。清。朱彝尊〈沈明府不羁集序〉:「分体制之正变,范围之,勿使逸出矩矱绳尺。」
《国语辞典》:谨毛失貌(谨毛失貌)  拼音:jǐn máo shī mào
原指画者对于毫毛细微处非常在意,却忽略了原有的全貌。语本《淮南子。说林》:「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后比喻凡事只注意小处,忽略大处,却忽略了整个格局。如:「做事要顾全大局,不可谨毛失貌,而坏了大事。」
《国语辞典》:席间函丈(席间函丈)  拼音:xí jiān hán zhàng
讨论、钻研学问时,保持丈许距离,以便指画。《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漢語大詞典》:画沙聚米(畫沙聚米)
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清 钱谦益 《李秀东六十寿序》:“﹝余﹞与之规舆图,讲战守,画沙聚米,方略井肰(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至剿捕内地教匪,州县櫛地,尤当画沙聚米。”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一旦有事,则举国之人,胸有成竹,不难驾轻就熟,乘胜长驱,道里关山,画沙聚米。”参见“ 聚米 ”。
《漢語大詞典》:聚米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因説 隗嚣 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后因以“聚米”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明 陈瑚 《李映碧廷尉遗地图》诗:“入 关 无復 萧丞相 ,聚米空思 马伏波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时 佟公 为诸生与同舍 杨生 崑仁 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
《漢語大詞典》:烘云托月(烘雲託月)
见“ 烘云托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