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指点虚无路
 
诗卷长留
 
道我问讯如何
 
钓竿拂珊瑚
 
相关人物
孔巢父
 
李白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钓竿欲拂三珠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花繁草青春日暮】。蓬莱织女回云车【仙人玉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指点虚无引归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我欲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易晞露】。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罢琴惆怅月点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书卷长携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我拟把袂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露。深山大泽龙蛇远,花繁草青风景暮。仙人玉女回云车,指点虚无引归路。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信今何如。】。
典故
据胡床指点银瓶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少年行〉
马上谁家薄媚郎【马上谁家白面郎】【骑马谁家薄媚郎】【骑马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临阶下马踏人床】【临轩下马坐人床】【临轩下马踏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不通姓字粗疏甚】,指点银瓶索酒尝【指点银瓶酒未尝】。
《國語辭典》:指点(指點)  拼音:zhǐ diǎn
1.指示、引导。如:「指点迷津」。《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姐每日拘著他在房里,讲四书,读文章,公孙也在傍指点。」
2.议论、批评、挑毛病。唐。白居易〈东南行〉:「时遭人指点,数被鬼揶揄。」
《分类字锦》:指点形势(指点形势)
见上注
分类:围棋
《国语辞典》:指点迷津(指点迷津)  拼音:zhǐ diǎn mí jīn
针对事物的困难处,提供解决的方向、办法或途径。如:「这件事幸好他及时指点迷津,才能这么顺利地解决。」
《国语辞典》:指指点点(指指点点)  拼音:zhǐ zhǐ diǎn diǎn
在人背后批评、说閒话。《文明小史》第五二回:「有些外国人多在那里指指点点的说笑他,饶鸿生也顾不得这许多。」也作「指指戳戳」。
《漢語大詞典》:指似
指与;指点。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三:“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药苗心不足。” 宋 舒亶 《鹊桥仙·吕使君饯会》词:“教来歌舞,接成桃李,尽是使君指似。”
分類:指点
《漢語大詞典》:指注
(1).指示;指点。
(2).指指点点,指责。 唐 韩愈 《荐士》诗:“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慠。”五灯会元·北禅贤禅师法嗣·法昌倚遇禅师:“夜半乌鸡谁捉去?石女无端遭指注。”
《國語辭典》:调拨(調撥)  拼音:diào bō
调动拨付。如:「调拨军队」、「调拨车道」。
《國語辭典》:提拨(提撥)  拼音:tí bō
1.调度分派。《六部成语注解。兵部》:「提拨:从大队兵中提出几分,拨往他处。」
2.处理、干办。《水浒传》第七五回:「下官手下有个虞候,能言快言,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拨事情。」
3.提醒或指点。《水浒传》第七五回:「我叫这个干人跟随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见不到处,就与你提拨。」也作「提补」。
《國語辭典》:提补(提補)  拼音:tí bǔ
提醒。《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不过当日别人不肯多句话儿罢了,怎的张金凤他也不提补我一声儿?」也作「提拨」。
分類:提醒指点
《國語辭典》:一点(一點)  拼音:yī diǎn
1.形容极小或些许。南朝梁。江淹〈惜晚春应刘秘书〉诗:「始获赠歌琼,一点重如金。」。《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咱们也该托托他好好的替咱们伏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也作「一些」。
2.轻微的接触或提示。如:「只要稍微一点,他就明白了。」
3.事物的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如:「这一点是全文的重心,可要特别注意。」
4.一天中的第一时与第十三时均称为「一点」。
5.书法中的一画,即「、」。永字八法中称为「侧」。
《國語辭典》:指顾(指顧)  拼音:zhǐ gù
形容非常迅速。《文选。班固。东都赋》:「指顾倏忽,获车已实。」宋。苏轼 望海楼晚景五绝诗之一:「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也作「顾指」。
《國語辭典》:指挥(指揮)  拼音:zhǐ huī
1.发号施令,指示别人行动。《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指挥士卒,欲立云梯。」《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水陆并进,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也作「指麾」。
2.发令调度的人。如:「乐团指挥」、「交通指挥」。
3.职官名。由唐至明有都指挥使等,明清京城有兵马司指挥。《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到我下处来了几次,我只得到他家盘桓了几天。」
《漢語大詞典》:提点(提點)
(1).官名。 宋 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金 近侍局置提点。 明 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 清 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既而 许公 自 滨 罢,擢提点两 浙 刑狱。”金史·章宗纪四:“甲寅,以提点尚衣局 完颜燮 为 夏国 生日使。”《水浒传》第一回:“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参阅宋史·职官志七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2).提醒指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教导呢,我是不敢説;不过处处都想提点你,好等你知道些世情。”
《漢語大詞典》:一指
(1).一个指头。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宋 苏辙 《御风辞》:“子轻如鸿毛,彼将以为千石之钟;子细如一指,彼将以为十仞之墉。”
(2).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 汉 王充 论衡·程材:“直言一指,触讳犯忌。”晋书·苻生载记:“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天戈一指士争奋,鼠窜狼奔返 晋阳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们脚上的伙计们回来了?’”
(3).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 晋 潘岳 《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於一指。”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虚以同条,齐得失於一指者,爱恶未始有所繫,穷通不足以滑和。”参见“ 一指马 ”。
(4).一个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
《漢語大詞典》:一指马(一指馬)
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 公孙龙 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后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宋 黄庭坚 《次韵秋郊晚望》:“道同一指马,以解废耳目。”
《漢語大詞典》:骑鲸(騎鯨)
(1).亦作“ 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 李善 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 晁补之 《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 明 张煌言 《沈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诗:“侧闻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 远骑鲸。”
(2).亦作“ 骑鲸鱼 ”、“ 骑长鲸 ”。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 禹穴 见 李白 ” 清 仇兆鳌 注:“南寻句,一作‘若逢 李白 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 太白 醉骑鲸鱼,溺死 潯阳 ,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 李白 之典。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金 李端甫 《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 謫仙 才,碧海骑鲸望不回。” 明 李东阳 《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