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点醒(點醒)  拼音:diǎn xǐng
指点明白,使人醒悟。《三国演义》第三○回:「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国语辞典》:点评(点评)  拼音:diǎn píng
大陆地区指指点和评论。如:「专业作家为业馀作者写点评文章。」
《國語辭典》:小吃  拼音:xiǎo chī
1.简单价廉的菜肴。如:「经济小吃」、「家常小吃」。
2.特指冷盘、点心之类的食物。
3.简单、随意的食用。如:「连吃几天大餐,今天暂且小吃一番!」
《漢語大詞典》:点划(點劃)
(1).指字的笔画结构。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妾身略识些撇竖点划。”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的字虽然不丑,那点划偏旁也还欠些讲究。”
(2).用手指点比划。 杨朔 《北线》十四:“﹝ 龙起云 ﹞单腿跪到 贾团长 旁边,远远点划着村沿说:‘我才爬到尽前边看地形,看见敌人正修工事,大小道口都堵死了,地堡也不在少数。’” 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所以她在点划伪军的同时,还插着空地叱咤 二愣 几句。”
《漢語大詞典》:麈教
古人执麈尾而谈,因敬称他人之指点教诲为“麈教”。 清 冯桂芬 《与赵抚部书》:“昨奉麈教,辱承执事虚怀大度,勤勤焉为芻蕘之询。” 清 颜光敏 《颜氏家藏尺牍·劳副都之辨》:“忆初夏奉扰佳园,快领麈教,转盼又逾数月。” 柳亚子 《赠仲华》诗:“麈教长承私愿足,耻随流俗作迎将。”
《漢語大詞典》:指手点脚(指手點脚)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彦思 ﹞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漢語大詞典》:指手划脚(指手劃脚)
亦作“指手画脚”。
(1).说话时做手势。多用于形容放肆或得意。《水浒传》第七五回:“见这 李虞候 、 张干办 在 宋江 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廝。”《西游记》第三二回:“﹝ 八戒 ﹞吊转头来,望着 唐僧 ,指手画脚的駡道:‘你罢软的老和尚!’”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又不服气,向着官指手画脚的乱吵。”红楼梦第二二回:“只见 宝玉 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他们都静静的听着老人指手划脚的说。”
(2).比喻乱加指点批评。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六章:“这就用不着你指手划脚了,我们当然要交给领导处理。”
《漢語大詞典》:指戳
指指点点,在背后讥刺。《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你不周济他也罢了,还要许多指戳,许多笑话,生出许多的诬谤。”
《漢語大詞典》:五十三参(五十三參)
佛教传说, 善财童子 受 文殊菩萨 指点,南行五十三处,参访名师,听受佛法,终成正果。见《华严经·入法界品》。 元 汤式 《嘲妓名佛奴》曲:“苫倈呵四十八愿叮嚀咒誓,巴鏝呵五十三参容颜变改。”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这壁厢是什么菩萨?这是五十三参形容改。”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吉羊解脱 文殊童 ,著我五十三参中。”
《漢語大詞典》:贴膳(貼膳)
方言。指点心。 李準 《李双双小传》六:“他说:‘ 喜旺 ,如今咱们食堂是一天吃两顿馍,前几年就我那个家里,你是知道,像这麦罢天里,一天三顿干的,有时半晌还外加一顿贴膳。’”
《漢語大詞典》:一闻千悟(一聞千悟)
形容悟性极高。谓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宋 杨杰 宗镜录卷二:“上上根人,一闻千悟。”
《国语辞典》:掐指一算  拼音:qiā zhǐ yī suàn
以拇指点著其他指节来推算干支或占测吉凶。如:「他掐指一算,大叫一声:『不好了!今天他有大劫临头。』」也称为「掐弄」、「掐算」。
《国语辞典》: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拼音:shī fu lǐng jìn mén,xiū xíng zài gè rén
(谚语)老师只管指点门路,真正学到本领,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如:「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只能提点门面功夫,最重要的诀窍还是要靠你自己去体会。」
《漢語大詞典》:东指西画(東指西畫)
谓多方指点吩咐。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迁 东指西画,处分家事,童僕去了一辈又来一辈,也有领差的,也有回话的,説一个不了。”
《漢語大詞典》:点悟(點悟)
谓接受指点而感悟。《水浒传》第九十回:“ 宋公明 亦然是素有善心,时刻点悟,因此要同 鲁智深 来参 智真长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