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撚抹
弹拨弦乐器的指法。捻,揉弦。抹,顺手下拨。 宋 葛长庚 《琴乐序》:“忽忽捻抹,其韵虚豁,如在池亭莲花灿发。”
《漢語大詞典》:拢捻(攏撚)
弹奏弦乐器的指法。 唐 李群玉 《索曲送酒》:“烦君玉指轻拢捻,慢拨鸳鸯送一杯。”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兴奴 长於拢捻,不拨,稍软。” 宋 晏殊 《玉楼春》词之九:“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条垂双袖捲。”
《漢語大詞典》:肃励(肅勵)
亦作“ 肃厉 ”。 犹整饬。多指法纪。周书·长孙俭传:“於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隋书·刘昉传:“﹝ 刘昉 ﹞身昵酒徒,家为逋藪,若不纠绳,何以肃厉。”
《国语辞典》:法剑(法剑)  拼音:fǎ jiàn
道教指法师行法驱邪时,所用的剑。
《漢語大詞典》:影柱
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文子·守无:“无为者即无累,无累之人,以天下为影柱。”
《國語辭典》:抵押  拼音:dǐ yā
以财物、不动产等质押给债权人,以做为偿还债务的保證。如:「为了向银行贷款,这栋房子只好抵押出去了。」《清史稿。卷一五四。邦交志二》:「如中国国家有款拨给,或中国绅富集资愿购,借款总数便应照减,拨还淞沪铁路工价后,即将已成车路暨备造沪宁全路作为借款抵押。」
《国语辞典》:令出惟行  拼音:lìng chū wéi xíng
语出《书经。周官》:「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指法令既已颁布,惟有依令澈底实行。《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在人家瞧著,这康太尊也总算是令出惟行了。」也作「令出必行」、「令出如山」。
《国语辞典》:禁网疏阔(禁网疏阔)  拼音:jìn wǎng shū kuò
禁网,法网。禁网疏阔指法律过于宽松而不能防止坏人作奸犯科。《隋书。卷七四。酷吏传。序》:「昔秦任狱吏,赭衣满道。汉革其风,矫枉过正,禁网疏阔,遂漏吞舟。」
《国语辞典》:言词辩论(言词辩论)  拼音:yán cí biàn lùn
刑事诉讼中最紧要的程序。广义指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在法院所定期日所进行的一切行为之总称。狭义则专指当事人在言词辩论期日所进行的行为而言。
《国语辞典》:庭外和解  拼音:tíng wài hé jiě
民间对于法庭外和解的说法。系指法律程序中当事人在诉讼前或诉讼时,私下为互相让步以避免或终结诉讼之合意。也称为「诉讼外和解」。
《国语辞典》:重大过失(重大过失)  拼音:zhòng dà guò shī
系指法律上应负注意义务的人,显然欠缺一般人所必要的注意而对他人权益造成损害。
《国语辞典》:诛不避贵(诛不避贵)  拼音:zhū bù bì guì
惩罚罪行不避讳显贵的人。指法律之前贵贱平等。《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国语辞典》:支付命令  拼音:zhī fù mìng lìng
1.政府向国库取款的支付单。
2.法律上指法院依债权人的声请,要求债务人清偿债务及应赔偿金额的程序费用,所发布的命令。
《国语辞典》:管色谱(管色谱)  拼音:guǎn sè pǔ
中国传统记谱法。由管乐器的指法记号演变而来,常见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次记写七声。也称为「笛色谱」、「工尺谱」。
《国语辞典》:强行法(强行法)  拼音:qiǎng xíng fǎ
相对于任意法,指法律规定不问当事人之意思如何,均必须适用。例如《刑法》多数规定即属强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