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贞厉(貞厲)
谓守持正道,惕厉戒惧,不失常节。《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 孔颖达 疏:“贞,正也;厉,危也。居争讼之时,处两刚之间,故须贞正自危厉,故曰贞厉。”晋书·陆纳传:“少有清操,贞厉絶俗。” 唐 权德舆 《唐故义武军节度使贞武张公遗爱碑铭》序:“而公亦静深以制动,贞厉以伐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 额 远览先圣知命之教,中考昔贤处变之方,近验己身经歷之跡,反求本身贞厉之故,区区寸心,伏乞採察。”
《国语辞典》:皇甫湜  拼音:huáng fǔ shí
人名。(西元777~?)字持正,唐新安人。仕至工部郎中,裴度辟为判官。湜与李翱、张籍齐名,并继韩愈之后提倡古文。著有《皇甫持正集》。
《漢語大詞典》:抱直
坚持正道。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诗有四十门……十二曰抱直。诗云: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人。”
《漢語大詞典》:贞隐(貞隱)
(1).正大而深刻。晋书·魏咏之传:“ 魏咏之 器宇弘劭,识局贞隐。”
(2).谓守持正道,不求闻达。 明 胡承诺 绎志·自叙:“排名慕贞隐,翛然脱维繫。”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若 孙夏峯 、 顾亭林 、 黄梨洲 、 王而农 、 梅勿菴 之徒,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 清 曾纪泽 《欧阳母邱太夫人九十寿序》:“大抵穷巷枯寂之士,克享大年者,非其盛德贞隐,至行过人,即能耽玄守默,处靖衡门,于人间世之毁誉穷通,泊焉不以为意者也。”
《漢語大詞典》:杖义(杖義)
主持正义。 汉 陆贾 新语·辅政:“杖仁者霸,杖义者强。”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诚宜得秉忠履正本德杖义之士,足为海内所师表者。”一本作“ 仗义 ”。新唐书·韩游瓌传:“四方杖义而起,贼不足虑。”金史·完颜忠传:“吾欲举兵,杖义而西,君以为如何?”
分類:主持持正
《国语辞典》:偏压(偏压)  拼音:piān yā
电子电路为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直流电压。通常为真空管的栅极对阴极的电压,或电晶压基极对射极的电压。
《國語辭典》:挟义(挾義)  拼音:xié yì
依恃正义。《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不如立宗室,挟义诛伐,以此号令,谁敢不服?」
《漢語大詞典》:肯正
秉公持正。史记·汲郑列传:“御史大夫 张汤 智足以拒諫,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分類:秉公持正
《國語辭典》:小枉大直  拼音:xiǎo wǎng dà zhí
在小地方忍受委屈,但于大处正直无曲。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小枉大直,君子为之。」
《国语辞典》:伸张正义(伸张正义)  拼音:shēn zhāng zhèng yì
阐扬坚持正直的义理。如:「伸张正义,维护治安,是警察人员的神圣使命。」
《国语辞典》:节义廉明(节义廉明)  拼音:jié yì lián míng
1.严守节操,主持正义,为人廉洁,明察秋毫。如:「他为官节义廉明,深受人民爱戴。」
2.戏曲剧目。《四进士》的别称。参见「四进士」条。
《漢語大詞典》:秉正无私(秉正無私)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 包公 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康濯 《春种秋收·三面宝镜》:“可又俨然是为了工作,秉正无私!”
《国语辞典》:百事可乐(百事可乐)  拼音:bǎi shì kě lè
1.凡事皆有乐趣。宋。苏轼〈与鞠持正书〉:「文登虽稍远,百事可乐。岛中出一药,名曰:『石芝』者,香味初嚼茶,久之甚美,闻甚益人!」
2.一种饮料。为英语pepsi cola的音译。
《漢語大詞典》:斠若画一(斠若畫一)
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唐 程晏 《萧何求继论》:“ 萧何 为法,斠若画一。” 清 龚自珍 《说中古文》:“中秘既是古文,外廷自博士以汔民间,应奉为定本,斠若画一,不应听其古文家,今文家,纷纷异家法。”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吾以为火器之穷,人人殫精竭思而无所进,万国之彊弱,斠若画一。”
护持正法
【三藏法数】
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