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拼 → 𢬵拼拚”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合音字
(1).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亦有。如 北京 话“不用”为“甭”。
(2).指拼音文字。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合音字为既开化人所用……合音之字,视而可识者,徒识其音,固不能知其义,其去象形,差不容以一黍。”
《國語辭典》:正体(正體)  拼音:zhèng tǐ
1.主体、本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
2.文字的标准字体,对别体、异体而言。
3.指规范的汉字字体。
4.指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國語辭典》:字母  拼音:zì mǔ
1.拼音文字或音节文字的书写符号。如希腊字母、阿拉伯字母。
2.传统声韵学称声母的代表字为字母。如三十六字母。
《國語辭典》:草体(草體)  拼音:cǎo tǐ
一种书法字体。参见「草书」条。
《漢語大詞典》:壮文(壯文)
我国壮族的文字。是1955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共有三十二个字母(包括五个声调字母)。195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推行。
《國語辭典》:缩写(縮寫)  拼音:suō xiě
拼音文字中,简化书写繁复语词的方法。如DOS为disk operation system的缩写。
《國語辭典》:音节文字(音節文字)  拼音:yīn jié wén zì
以表音节的字母为书写符号的文字。一个字母既表一个音节,一个词有多少音节,就以多少字母记录。如日文的假名、梵文等。
《國語辭典》:音素文字  拼音:yīn sù wén zì
一种拼音文字。音素文字中每个词素的写法反映其实际发音。如土耳其文、克罗西亚文等。
《国语辞典》:哈萨克文(哈萨克文)  拼音:hā sà kè wén
哈萨克民族所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有三十三个单字母和四个双字母。
《国语辞典》:拉丁字母  拼音:lā dīng zì mǔ
西元前六、七世纪由埃特鲁斯坎字母发展的拼音文字,原用以记录拉丁语。古典拉丁语有二十三个字母;至中世纪,分化增至二十六个字母。由于各种历史条件,拉丁字母成为欧洲多数语言的文字基础,近代更传到美、非、亚、澳诸洲,广为当地无字民族采用。
《国语辞典》:蒙古文  拼音:méng gǔ wén
蒙古族通用的拼音文字。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所创制,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现行蒙古文有三十一个字母,包括七个元音字母(实际上只有用五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和二十四个辅音字母。大多数字母在词首、词中、词末的写法有所不同。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漢語大詞典》:八思巴字
八思巴 奉 元世祖 命制订的拼音文字。脱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 至元 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计有辅音字母二十九个,元音字母五个,半元音字母两个,另有两个冠于元音开头音节上的符号。曾用于官方文书、译书、为汉字注音等方面。
《國語辭典》:拼音字母  拼音:pīn yīn zì mǔ
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如:「英语的词汇是由拼音字母拼合而成的。」
《漢語大詞典》:拚音字母
(1).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
(2).专指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来为汉字注音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