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进揖(進揖)
上前拱手行礼。宋史·司马朴传:“时方七岁,进揖应对如成人,客皆惊叹。” 清 方履篯 《〈东流县志〉叙录》:“引养引恬,进揖台耉。”《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 仪 忍气进揖, 秦 起立,微举手答之。”
《漢語大詞典》:低敛(低斂)
低头拱手。恭敬貌。 宋 王安石 《寄慎伯筠》诗:“世罔挂士如蛛丝,大不及取小缀之。宜乎倜儻不低敛,醉脚踏倒青云低。”
《漢語大詞典》:行揖
拱手行礼。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允振》:“公使僕前白:‘ 郭秀才 见。’遂行揖。”
《漢語大詞典》:天揖
一种拱手礼。《周礼·秋官·司仪》:“天揖同姓。” 郑玄 注:“天揖,推手小举之。”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云:“古人之揖,如今人之拱手而推之,高则为天揖。”
分類:拱手江永
《漢語大詞典》:共默
拱手而默无所言。共,通“ 拱 ”。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汪继培 笺:“共,读为拱。汉书·鲍宣传云:‘以拱默尸禄为智。’后汉书·左雄传云:‘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
分類:拱手
《漢語大詞典》:静拱
静静地拱手而坐。 晋 支遁 《八关斋会诗序》:“於是乃挥手送归,有望路之想。静拱虚房,悟外身之真。”
《漢語大詞典》:时揖(時揖)
拱手当心以作揖。王见诸侯的作揖礼式。周礼·秋官·司仪:“詔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内外也。” 郑玄 注:“时揖,平推手也。”
《漢語大詞典》:马揖(馬揖)
骑在马上拱手为礼。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每赴朝序行至待漏院偃息则有卧揖,马上则有马揖。” 宋 王禹偁 《赠王殿院同年》诗:“乍作台官劳马揖,合为廵使近龙墀。”
分類:马上拱手
《國語辭典》:拱候  拼音:gǒng hòu
拱手等候,表示恭敬。《西游记》第四三回:「大表兄,小弟在此拱候,有请。」
《漢語大詞典》:卧揖
唐 代大臣入朝前在“待漏院”休息偃卧,见人则拱手为礼,谓之“卧揖”。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每赴朝序行,至‘待漏院’偃息,则有卧揖;马上则有马揖。”按, 唐 元和 初置待漏院,为朝臣晨集之所。
《国语辞典》:鸣琴垂拱(鸣琴垂拱)  拼音:míng qín chuí gǒng
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专务。「鸣琴垂拱」比喻无为而治。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国语辞典》:交臂屈膝  拼音:jiāo bì qū xī
拱手下跪。多表示降服、恭敬。《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
《国语辞典》:叉手不离方寸(叉手不离方寸)  拼音:chā shǒu bù lí fāng cùn
拱手于胸前,向人表示恭敬的态度。《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后生叉手不离方寸:『小人是村里人,……要往褚家堂那边去的。』」《儒林外史》第二○回:「那小厮作了一个揖,叫声『老师父』,叉手不离方寸,说出姓名来。」
《国语辞典》:垂拱而治  拼音:chuí gǒng ér zhì
天子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元史。卷二一。成宗本纪四》:「成宗承天下混一之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
《漢語大詞典》:叉手笛
古乐器名。又称叉手管。因演奏者执笛状如拱手,故名。 宋 初称拱辰管,属鼓吹部。宋史·文苑传一·和岘:“乐器中有叉手笛者,上意欲增入雅乐, 峴 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请目曰‘拱辰管’,詔备于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