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吉玎玎  拼音:jí dīng dīng
拟声词。形容玉器、瓷器等物撞击的清脆响声。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吉玎玎掂损了玉琏环,厮琅琅顿开金串锁,扢嗤嗤扯破了锦回文。」
《国语辞典》:咭当当(咭当当)  拼音:jī dāng dāng
拟声词。形容刀剑碰撞的声音。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不由人冷飕飕冲冠发竖,热烘烘气夯胸脯,咭当当把腰间宝剑频频觑。」
《国语辞典》:咭叮当(咭叮当)  拼音:jī dīng dāng
拟声词。形容音乐的声音。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咭叮当奏著钧天乐,又摆些羽葆干旄。」
《国语辞典》:忽鲁鲁(忽鲁鲁)  拼音:hū lǔ lǔ
拟声词。形容风声。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疏剌剌刷落叶被西风扫,忽鲁鲁风闪得银灯爆。」也作「忽忽噜噜」、「忽忽忽」。
《国语辞典》:咇咇  拼音:bì bì
1.哀鸣。
2.拟声词。形容敲击或爆裂的声音。也作「必剥」。
《国语辞典》:喵喵  拼音:miāo miāo
拟声词。形容猫的叫声。如:「小猫饿了,对著主人喵喵的叫。」
《国语辞典》:扑辣(扑辣)  拼音:pū là
拟声词。形容物体刺入的声音。《醒世姻缘传》第六三回:「夫妻没有隔宿怨,只因腰带金刚钻,走到身上三扑辣,杀人怨仇解一半。」
《国语辞典》:扑同(扑同)  拼音:pū tó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的声音。《水浒传》第二九回:「听得扑同的一声响,可怜这妇人正被直丢在大酒缸里。」也作「扑通」。
《国语辞典》:扑桶(扑桶)  拼音:pū tǒ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的声音。《水浒传》第三八回:「两个好汉,扑桶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也作「扑通」。
《国语辞典》:劈劈  拼音:pī pī
拟声词。形容紧张或兴奋时心跳的声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看见了这个光景,心头已自劈劈地跳个不住。」
《国语辞典》:漰漭  拼音:pēng mǎng
拟声词。形容波浪撞击的声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漭,涛波尚屯。」
《国语辞典》:蓬拆  拼音:péng chāi
1.拟声词。形容舞曲旋律中舞步的节奏声。如:「他们随著蓬拆节奏翩翩起舞。」
2.跳舞。如:「下了课,他们一起去蓬拆。」
《国语辞典》:嘎叭  拼音:gā bā
拟声词。形容东西断裂的声音。如:「棍子嘎叭一声,断成两截。」也作「嘎巴」。
《国语辞典》:呼蚩  拼音:hū chī
拟声词。形容哭声、喘息声。如:「他呼蚩呼蚩的哭个不停,谁都劝不住。」也作「呼哧」。
《国语辞典》:剥剥啄啄(剥剥啄啄)  拼音:bō bo zhuó zhuó
拟声词。形容叩门的声音。唐。韩愈〈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