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鎗锽(鎗锽)  拼音:qiāng huáng
拟声词。形容金属相互撞击声。汉。枚乘〈柳赋〉:「鎗锽啾唧,萧条寥寂。」
《国语辞典》:勃腾(勃腾)  拼音:bó téng
拟声词。形容心跳声。《老残游记二编》第三回:「逸云说:『我那心勃腾勃腾的乱跳,跳了会子,我就把前儿夜里想的事都说出来了。』」
《国语辞典》:扑扑通通(扑扑通通)  拼音:pū pū tōng tōng
拟声词。形容鼓声。元。杨讷《西游记》第六出:「咿咿呜呜吹竹管,扑扑通通打牛皮。」
《国语辞典》:扑通扑通(扑通扑通)  拼音:pū tōng pū tōng
拟声词。形容物体连续落地或落水时发出的声音。《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头在地板上磕得扑通扑通的响,我还不开恩饶他哩。」
《国语辞典》:扑通通冬(扑通通冬)  拼音:pū tōng tōng dōng
拟声词。形容物体掉落后的回声。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苦丁丁珰精砖上摔破菱花镜,扑通通冬井底坠银瓶。」
《国语辞典》:扑通一声(扑通一声)  拼音:pū tōng yī shēng
拟声词。形容东西落水声。如:「扑通一声,身子落了下来,弄得水花四溅。」
《国语辞典》:扑扑簌簌(扑扑簌簌)  拼音:pū 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悄悄蹙蹙款把纱窗映,扑扑簌簌风飐珠帘影。」
2.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且多的样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落叶辞柯,近睹得扑扑簌簌。」《九宫正始。商调。过曲。山坡羊》:「伤嗟!扑扑簌簌泪似麻,冤家多敢将人定害杀。」
《国语辞典》:呕呕哑哑(呕呕哑哑)  拼音:ōu ōu yā yā
拟声词。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宋。陆游〈沧滩〉诗:「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
《国语辞典》:劈里啪啦  拼音:pī lǐ pā lā
拟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如:「鞭炮劈里啪啦响。」
《国语辞典》:他拉他拉  拼音:tā lā tā lā
拟声词。形容走路时鞋底擦到地面的声音。《三侠五义》第三三回:「金生道:『颜兄,吾也不闹虚了,咱们京中再见,吾要先走了。』他拉他拉,竟自出店去了。」
《国语辞典》:咕咚咕咚  拼音:gū dōng gū dōng
拟声词。形容重物撞击或器物落水所发出的连续声音。《红楼梦》第六七回:「在砖地上咕咚咕咚碰的头山响。」
《国语辞典》:胳肢胳察(胳肢胳察)  拼音:gē zhī gē chá
拟声词。形容刺戳东西的声音。《水浒传》第六回:「史进踏入去,调转朴刀,望下面只顾胳肢胳察的搠。」
《国语辞典》:咯吱咯喳  拼音:gē zhī gē zhā
拟声词。形容物体摩擦的声音。《红楼梦》第三八回:「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
《国语辞典》:铿铿锵锵(铿铿锵锵)  拼音:kēng kēng qiāng qiāng
拟声词。形容琴瑟等乐器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
《国语辞典》:喇喇哩哩  拼音:lā la lī lī
拟声词。形容讲话很急且持续不断。《金瓶梅》第三八回:「那二捣鬼口里,喇喇哩哩骂淫妇,直骂出门去。」也作「喇喇嗹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