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3,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望拜
肃拜
端拜
跪拜
拜谒
拜辞
拜君
拜庆
召拜
真拜
拜别
拜罢
拜献
册拜
除拜
《漢語大詞典》:望拜
(1).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唐 曹唐 《暮春戏赠吴瑞公》诗:“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执金吾。” 宋 苏轼 《赠潘谷》诗:“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
(2).遥望拜祭。史记·孝武本纪:“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 脽上,如 宽舒 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请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於禁中望拜者一人。”
《國語辭典》:肃拜(肅拜)  拼音:sù bài
1.一种古代的礼仪。两膝齐跪而举手下手,为九拜之一。见《周礼。春官。大祝》。《朱子语类。卷九一。礼。杂仪》:「问:『古者妇人以肃拜为正,何谓肃拜?』曰:『两膝齐跪,手至地,而头不下,为肃拜。』」
2.恭敬的拜揖。为书信常用语。
分類:九拜
《漢語大詞典》:端拜
(1).正身拱手。荀子·不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 杨倞 注:“端拜,犹言端拱。”一说,冠而后拜。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下:“端,冠也。‘端拜而议’,乃冠其首而后拜。”
(2).犹致敬。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栾城和张安道诗:“拳拳如此,忠厚之至,殆可端拜也。”
《國語辭典》:跪拜  拼音:guì bài
跪而叩首的敬礼。《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赤心到殿下,金甲人喝令拜。赤心鞠躬跪拜。」
《國語辭典》:拜谒(拜謁)  拼音:bài yè
拜见。《史记。卷一○。孝文本纪》:「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如此,我就到府拜谒夫人,好将心事细说。」
《國語辭典》:拜辞(拜辭)  拼音:bài cí
告辞道别的敬词。《南史。卷二一。列传。王弘》:「桓玄剋建业,收道子付廷尉,臣吏莫敢瞻送,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
《韵府拾遗 文韵》:拜君
吴志张昭传权以公孙渊称藩拜渊为燕王昭谏切权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漢語大詞典》:拜庆(拜慶)
见“ 拜家庆 ”。
《國語辭典》:拜家庆(拜家慶)  拼音:bài jiā qìng
唐朝人称久别归家省亲。唐。孟浩然〈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家庆,须著老莱衣。」
《漢語大詞典》:召拜
征拜;任命。史记·李将军列传:“於是天子乃召拜 广 为 右北平 太守。”宋书·沈庆之传:“又特临轩召拜。”
分類:任命
《漢語大詞典》:真拜
真除。实授官职。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八迁至检校虞部郎中, 元和 五年,真拜尚书虞部郎中。”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按 汉 诸侯王相,皆出真拜。”金史·完颜阿里不孙传:“ 完颜阿里不孙 字 彦成 …… 兴定 元年,真拜参知政事,权右副帅,行尚书省、元帅府于 婆速路 ,承制除拜刺史以下。”
分類:实授官职
《國語辭典》:拜别(拜別)  拼音:bài bié
告别。《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廖化拜别,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乐府中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
《漢語大詞典》:拜罢(拜罷)
犹拜免。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羣臣拜罢,见於百官表。”
《漢語大詞典》:拜献(拜獻)
礼拜献祭。《隋书·礼仪志一》:“樽俎之物,依於质文,拜献之礼,主於虔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一发惧怕,烧纸拜献,不敢吝惜,只求无事。”
分類:礼拜献祭
《漢語大詞典》:册拜
以册书授官。晋书·石鉴传:“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其王 敛臂 使大臣来请官号, 武后 册拜 敛臂 左玉鈐卫员外将军,赐瑞锦服。”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卷十:“ 汾阳王 册拜太尉,赠太师,謚 忠武 。”
分類:册书
《國語辭典》:除拜  拼音:chú bài
免除旧职,授予新官位。《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秉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唐。姚合 送张郎中副使赴泽潞诗:「机筹通变化,除拜出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