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3,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伊籍一拜
郑众不拜
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竹宫望拜
词典
再拜
拜赐
拜命
拜手
百拜
下拜
拜舞
拜恩
不拜
拜上
拜嘉
典故
伊籍一拜
 
伊籍懒

相关人物
伊籍
 
孙权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伊籍传》
伊籍字机伯,山阳人。少依邑人镇南将军刘表。先主之在荆州,籍常往来自托。表卒,遂随先主南渡江,从入益州。益州既定,以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见待亚于简雍、孙乾等。遣东使于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籍适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乎?」籍既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籍之机捷,类皆如此,权甚异之。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例句

伊籍一拜,郦生长揖。 李瀚 蒙求

莫问伊嵇懒,流年已付他。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典故
郑众不拜

相关人物
郑众


《后汉书》卷三十六《郑兴传》附《郑众传》
众字仲师。……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复留给事中。是时北匈奴遣使求和亲。八年,显宗遣众持节使匈奴。众至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朝议复欲遣使报之,……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争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乃复召众为军司马,使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击车师。

例句

苏武持节,郑众不拜。 李瀚 蒙求

典故
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相关人物
周公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四〈文公·十三年〉~77~
周公何以称大庙于鲁?封鲁公以为周公也。周公拜乎前。鲁公拜乎后。曰:「生以养周公,死以为周公。」汉·何休解诂:「始受封时拜于文王庙也。《尚书》曰『用命赏于祖』是也。父子俱拜者,明以周公之功封鲁公也。」
典故
竹宫望拜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三国吴·韦昭注:「以竹为宫,天子居中。」唐·颜师古注:「《汉旧仪》云竹宫去坛三里。」

例句

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仙。 杜甫 覆舟二首

《國語辭典》:再拜  拼音:zài bài
1.古代礼仪,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书信中用为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汉。扬雄〈剧秦美新〉:「诸吏中散大夫臣雄稽首再拜。」
2.第二拜。如:「一拜天地,再拜高堂。」
《國語辭典》:拜赐(拜賜)  拼音:bài cì
拜谢别人的赠予。《礼记。玉藻》:「大夫拜赐而退,士待诺而退。」宋。宋祁〈九日侍宴大清楼〉诗:「省收行步玉,拜赐俨华裾。」
《國語辭典》:拜命  拼音:bài mìng
1.受命,指拜官任职。《陈书。卷九。列传。欧阳頠》:「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唐。岑参〈送颜平原〉诗:「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
2.谦称不能完成所交付的使命。《左传。庄公十一年》:「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漢語大詞典》:拜手
亦称“ 拜首 ”。 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书·太甲中:“ 伊尹 拜手稽首。” 孔 传:“拜手,首至手。”汉书·郊祀志下:“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唐 王维 《送陆员外》诗:“拜手辞上官,缓步出南宫。” 唐 李白 《比干碑》:“ 天宝 十祀,余尉於 卫 ,拜首祠堂,魄感精动。”一本作“ 拜手 ”。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礼数:“拜首,谓以头至手,即(周礼)第三空首拜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拜稽首:“古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则为长跪。首至手则为拜手,手至地则为拜,首至地则为稽首,此礼之等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國語辭典》:百拜  拼音:bǎi bài
一种再三叩拜的古礼。后人在书简中沿用为对师友长官的敬词。《礼记。乐记》:「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汉。郑玄。注:「百拜以喻多。」
《國語辭典》:下拜  拼音:xià bài
俯身而拜,以示敬意。《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冯驩结辔下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王伯丹见是先生来了,倒也知道敬重,亲自迎了出来,先行下拜。」
《漢語大詞典》:拜舞
跪拜与舞蹈。古代朝拜的礼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羣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紈细綺相追飞。”《前汉书平话》卷上:“﹝ 高皇 ﹞加四人官了,四人拜舞谢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见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某拜舞已。上命赐坐,慰问殷勤。”
《漢語大詞典》:拜恩
拜谢恩赐。北史·王晞传:“ 晞 言於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 明 高攀龙 《薛文清公传》:“先生正色曰:‘安有受官公朝,而拜恩私门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总裁永乐大典:“上赐宴赏,拜恩者百四十七人。”
《漢語大詞典》:不拜
(1).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不接受任命。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漢語大詞典》:拜上
(1).代人传语致意或托人传语致意的敬词。《水浒传》第二十回:“ 晁头领 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见今做了 梁山泊 主都头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你拜上你家老爷,説 金老爷 的字是在京师王爷府里品过价钱的:小字是一两一个,大字是十两一个。”
(2).拜上帝。 洪秀全 把基督教教义与农民革命思想结合起来,组织拜上帝会,后来即依靠这些会众举行 太平天囯 起义。 清 张汉 《鄂城纪事诗》:“二十五人同拜上,各归司马各投军。”自注:“拜上者,拜上帝。”
《漢語大詞典》:拜嘉
(1).拜谢赞美。左传·襄公四年:“《鹿鸣》,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 韦昭 注:“嘉,善也。”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诗:“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
(2).嘉惠;拜谢嘉惠。 宋 王安石 《谢葛源郎中启》:“拜嘉已厚,论愧则多。” 清 赵翼 《钱充斋远饷永昌面作饼大嚼诗以志惠》:“何当更拜嘉,庖人日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