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招财进宝(招财进宝)  拼音:zhāo cái jìn bǎo
招来财气,以发财致富。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财进宝臻佳瑞,合家无虑保安存。」
《國語辭典》:招兵买马(招兵買馬)  拼音:zhāo bīng mǎi mǎ
1.招募军士,购置战马。比喻组织或扩充军事力量。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五出:「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扬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开仓振济,招兵买马,随行军官兵将都随功升赏。」也作「买马招军」、「招军买马」。
2.引申指招揽人员,以筹组事业或进行某种活动。如:「他正到处招兵买马,准备组成一支旅游团,到大陆观光。」也作「买马招军」、「招军买马」。
《國語辭典》:招标(招標)  拼音:zhāo biāo
兴建工程或从事大宗商品买卖时,徵求包办厂商投标的一种措施。须先订立标准和条件,并得预定底价,经开标后,由资格最为符合或出价最低且不高于底价之厂商承办。
《漢語大詞典》:招拔
召来并加以擢用。 汉 王充 论衡·验符:“皇帝圣明,招拔巖穴也。”
分類:擢用
《國語辭典》:招是惹非  拼音:zhāo shì rě fēi
无故招引事端。《金瓶梅》第八一回:「咱早休去,一个太师老爷府中,谁人敢到?没的招是惹非,得他不来寻趁。」也作「招是揽非」。
《漢語大詞典》:招是生非
见“ 招是惹非 ”。
《國語辭典》:招是惹非  拼音:zhāo shì rě fēi
无故招引事端。《金瓶梅》第八一回:「咱早休去,一个太师老爷府中,谁人敢到?没的招是惹非,得他不来寻趁。」也作「招是揽非」。
《漢語大詞典》:招是搬非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漢語大詞典》:招事惹非
见“ 招是惹非 ”。
《國語辭典》:招是惹非  拼音:zhāo shì rě fēi
无故招引事端。《金瓶梅》第八一回:「咱早休去,一个太师老爷府中,谁人敢到?没的招是惹非,得他不来寻趁。」也作「招是揽非」。
《分类字锦》:招市
宋史兵志熙宁中罢劵马而专于招市
分类:马政
《國語辭典》:招商局  拼音:zhāo shāng jú
轮船招商局的简称。为中国近代最大的航运公司。清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由李鸿章筹办设立,总局设于上海。运送食粮并兼营商货。光绪十一年(1885),改为官督商办。民国十六年改为国营,由交通部管辖。
《國語辭典》:招权纳赇(招權納賕)  拼音:zhāo quán nà qiú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明史。卷一七三。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也作「招权纳赂」、「招权纳贿」。
《國語辭典》:招权纳贿(招權納賄)  拼音:zhāo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明史。卷一七一。杨善传》:「气势烜赫,招权纳贿,亨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也作「招权纳赂」、「招权纳赇」。
《國語辭典》:招权纳赂(招權納賂)  拼音:zhāo quán nà lù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元史。卷二○四。宦者传。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一。何思明游酆都录》:「皆人间清要之官而招权纳赂,欺世盗名,或于任所阳为廉洁,而阴受苞苴。」也作「招权纳贿」、「招权纳赇」。
《國語辭典》:招权纳贿(招權納賄)  拼音:zhāo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明史。卷一七一。杨善传》:「气势烜赫,招权纳贿,亨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也作「招权纳赂」、「招权纳赇」。
《國語辭典》:招权纳贿(招權納賄)  拼音:zhāo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明史。卷一七一。杨善传》:「气势烜赫,招权纳贿,亨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也作「招权纳赂」、「招权纳赇」。
《國語辭典》:招是揽非(招是攬非)  拼音:zhāo shì lǎn fēi
无故招引事端。如:「你又在招是揽非了!小心舌头打结。」也作「招是惹非」。
《國語辭典》:招亡纳叛(招亡納叛)  拼音:zhāo wáng nà pàn
招收投降的人,接纳敌方叛变、归顺的人。《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那时安禄山久蓄异志,专一招亡纳叛,见房德生得人材出众,谈吐投机,遂留于衙中。」明。许三阶《节侠记》第一六出:「只恐那告密的奉承奸佞,不说你结客论交,反说你招亡纳叛。」也作「招降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