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招收  拼音:zhāo shōu
1.招募接收。《宋史。卷一九五。兵志九》:「招收既不精当,教习又不以时,杂色占破,十居三四。」
2.特指经过考试或其他手续接收学生、职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如:「招收新生」。
《漢語大詞典》:收召
(1).招收。谓用某种方式接收学员。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 韩愈 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説》,因抗颜而为师。”
(2).招回。 清 曾国藩 《复彭丽生书》:“收召散亡之魂魄,祓濯如山之尘垢。”
《漢語大詞典》:徵收
1.谓收取赋税。北齐书·李元忠传:“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元忠 表求賑贷,俟秋徵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然今之徵收,甚至一户之田有数十处分纳者。”
2.泛指收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我就听说许多穷苦的华侨,货物被 赤塔 政府依官价征收去了。”
3.犹招收。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革命高涨时(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
《國語辭典》:征收  拼音:zhēng shōu
国家依法向人民或机关团体收取税捐、粮食或土地等。如:「征收土地税。」也作「徵收」。
《國語辭典》:徵收  拼音:zhēng shōu
1.政府对人民或机关团体收取税捐或收购私有财产。如:「徵收土地」、「徵收牌照税」。《北齐书。卷二二。列传。李元忠》:「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徵收。」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七。陆中丞》:「临终前一月,犹奏湖南社仓谷业已敷用,其息谷请免徵收。」也作「征收」。
2.徵求捐募。如:「红十字会正公开徵收赈灾物资,以救济南部地区的灾民。」
《漢語大詞典》:徵收
1.谓收取赋税。北齐书·李元忠传:“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元忠 表求賑贷,俟秋徵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然今之徵收,甚至一户之田有数十处分纳者。”
2.泛指收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我就听说许多穷苦的华侨,货物被 赤塔 政府依官价征收去了。”
3.犹招收。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革命高涨时(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
《漢語大詞典》:诱受(誘受)
招收。汉书·吴王刘濞传:“而 吴王 濞 背德反义,诱受天下亡命罪人,乱天下币,称疾不朝二十餘年。”
分類:招收
《國語辭典》:收用  拼音:shōu yòng
1.收纳任用。《墨子。非攻中》:「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
2.主人收纳婢女使侍枕席,称为「收用」。《金瓶梅》第一回:「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
《国语辞典》:授徒  拼音:shòu tú
招收学生,传授学问或技艺。如:「开班授徒」。
《漢語大詞典》:中师(中師)
中等师范学校的省称。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或四年,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文汇报》1984.11.8:“本市十个县的教师进修学校列为中师建制,享有中等师范学校同等的地位和待遇。”
《國語辭典》:收兵  拼音:shōu bīng
1.招收士兵。《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行收兵,比至陈。」《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2.撤退军队。《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閒。」《三国演义》第一○回:「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國語辭典》:收集  拼音:shōu jí
聚集。《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张奂》:「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三国演义》第一六回:「路逢诸将,收集残兵。」
《国语辞典》:家商  拼音:jiā shāng
家事商业职业学校的简称。招收国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三年。以培养健全的家事和商业职业基层人员为目标,传授学生各类科的基本知识及实用技能,并注重人格修养及文化陶冶,养成学生适应变迁、创新进取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國語辭典》:招生  拼音:zhāo shēng
招收新生。如:「每到暑假,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忙著招生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招用
招收使用。《人民日报》1957.12.14:“招用临时工必须尽量在当地城市中招用,不足的时候,才可以从农村中招用。”《文汇报》1988.6.18:“招用自流人员上山清林,酿成大祸。”
分類:招收收使
《漢語大詞典》:招工
招收工人。 清 黄遵宪 《逐客篇》序:“ 华 人往 美利坚 ,始于 道 咸 间,初由招工,踵往者多,数至二万众。” 任斌武 《无声的浩歌》:“因为招工走后门纠缠不清,影响了他们的工龄。”
《漢語大詞典》:高考
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考试。《文汇报》1992.8.15:“高考的标准是相对的,因此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考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