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招接
(1).招呼接纳。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如今在这 郑州 城外开着一个小酒店儿,招接往来客人。”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从此 钝秀才 其名益著,无人招接,仍復卖字为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样样都对了,他才招接呢。”
(2).交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他向来只同那些人招接。”《快心编二集》第三回:“ 珮珩 是个豪杰,人品举动落落托托,不十分与人周旋,且看着这班齷齪细人,有甚的与他招接!”
《國語辭典》:叹词(嘆詞)  拼音:tàn cí
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或感叹的词,常独立而附于语句前或后。如啊、唉、哼、喂等。也称为「叹字」、「惊喟字」。
《國語辭典》:关照(關照)  拼音:guān zhào
1.通知。《老残游记》第三回:「到上房关照一声,说,有先生来看病。」
2.照顾供应。《文明小史》第五一回:「这里上等舱每房都有一个伺候的仆欧,茶水饮食都是他来关照。」
《漢語大詞典》:招应(招應)
招呼、理睬。儒林外史第二七回:“ 鲍老太 不招应,那人就问在我这里。”
分類:招呼理睬
《國語辭典》:过卖(過賣)  拼音:guò mài
店铺或酒店饭馆中的夥计。《水浒传》第一○回:「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也称为「顾卖」。
《國語辭典》:感叹词(感嘆詞)  拼音:gǎn tàn cí
表示说话人某种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哎呀!」、「唉!」、「呜呼!」、「嗟夫!」都是感叹词。
《國語辭典》:有言在先  拼音:yǒu yán zài xiān
事先说过。《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方才有言在先,拿进这块石头来,有两吊谢仪。」
《國語辭典》:挖耳当招(挖耳當招)  拼音:wā ěr dāng zhāo
将他人挖耳朵的动作误认为招呼自己的表示。比喻盼望之心非常迫切。《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巴不能到他船中,希图再得一觑。」
《国语辞典》:招招手  拼音:zhāo zhao shǒu
挥动手,表招呼或示意前来。如:「如果需要,请招招手,我们随即就来支援。」
《国语辞典》:多谢关照(多谢关照)  拼音:duō xiè guān zhào
很感谢别人关心、招呼的客气话。《老残游记》第六回:「店夥送出,再三叮咛:『进了城去,切勿多语,要紧!要紧!』老残笑著答道:『多谢关照!』」
《國語辭典》:顾唤(顧喚)  拼音:gù huàn
雇用。《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叫苍头顾唤近山庄客,扛抬庄生尸柩,停于后面破屋之内。」
分類:招呼
《漢語大詞典》:吹风唿哨(吹風唿哨)
吹口哨。多用作招呼同伴的暗号。《水浒传》第五二回:“只见 高廉 步走,引领三百神兵,吹风唿哨,杀入寨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