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拖拉  拼音:tuō lā
1.做事迟缓,延宕。如:「他做事拖拉,总是无法一气呵成。」
2.量词。印度计算金银重量的单位。为英语tola的音译。一拖拉相当于十一点六六四公克。
《國語辭典》:拖拉机(拖拉機)  拼音:tuō lā jī
一种动力机器。用于农业上,牵引力很大,能带动不同的农具进行耕种、播种、收割等。
《國語辭典》:拖拖拉拉  拼音:tuō tuō lā lā
1.宽松摇曳的样子。如:「他的穿著拖拖拉拉,看起来很不俐落。」《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
2.后借指做事慢吞吞,不乾脆俐落。如:「他是个慢郎中,做起事来总是拖拖拉拉的,缺乏效率。」
《漢語大詞典》:工业用拖拉机
主要用于土石方工程的铲土、运输和牵引等作业的拖拉机。配备推土铲、铲运斗、挖掘铲斗、松土器或专用运输挂车等。通常与某种工作装置、相应的专用连接装置和操纵机构构成专用车辆,如推土机、挖掘机、铲运机等。
《漢語大詞典》:牵拖(牽拖)
拖拉。形容行动困难。 五代 齐己 《示诸侄》诗:“形容浑瘦削,行止强牵拖。”
《國語辭典》:拉丝(拉絲)  拼音:lā sī
1.拖拖拉拉。如:「老陈办事绝不拉丝,难怪经理这么赏识他。」
2.语言冗长。如:「发言时请简洁,不要拉丝。」
3.在不加热的情形下,把金属材料拉制成条状或丝状物。也作「拔丝」。
《漢語大詞典》:无滞(無滯)
(1).没有障碍;通行无阻。 南朝 梁 陶弘景 《〈发真隐诀〉序》:“昔在人间,已钞撰《真经》修字两卷……今更反復研精,表里洞洽,预是真学之理,使了然无滞。” 唐 戎昱 《送僧法和》诗:“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宋史·乔维岳传:“ 维岳 始命创二斗门於 西河 第三堰……建横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无滞。”
(2).指言辞流畅无碍。后汉书·党锢传·刘祐:“﹝ 祐 ﹞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南史·谢几卿传:“﹝ 几卿 ﹞年十二,召补国子生…… 俭 承旨发问, 几卿 辩释无滞, 文惠 大称赏焉。”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每临轩,多命宣勑,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3).谓厉行而不拖拉。周书·柳带韦传:“﹝ 带韦 ﹞凡居剧职十有餘年,断处无滞,官曹清肃。”
《漢語大詞典》:违滞(違滯)
违背拖拉。 宋 陈瓘 《进四明尊尧集表》:“臣依禀圣旨,不敢违滞。”
分類:违背拖拉
《國語辭典》:沓拖  拼音:tà tuō
做事拖延不爽快,随便。宋。赵长卿蓦山溪。无非无是〉词:「学此沓拖,也似没意志。诗酒度馀年,熟谙得、无争三昧。」
《國語辭典》:拖床  拼音:tuō chuáng
冰床,在冰上拖行的橇称为「拖床」。
分類:拖拉冰床
《国语辞典》:推拖  拼音:tuī tuō
推诿、拖拉。如:「由于两单位相互推拖,工程进度只好停摆。」
分类:推诿拖拉
《漢語大詞典》:顿曳(頓曳)
牵引拖拉。顿,通“ 扽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少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分類:牵引拖拉
《漢語大詞典》:稽殿
谓执行法令不及时,办事拖拉。周礼·秋官·朝大夫“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则诛其朝大夫” 汉 郑玄 注:“不及,谓有稽殿之。” 孙诒让 正义:“谓阻遏法令,后期,事不辨者也。”
《漢語大詞典》:稀拉
(1).稀疏。如:稀拉的枯草。
(2).方言。散漫,拖拉。如:作风稀拉。
《国语辞典》:两脚写字(两脚写字)  拼音:liǎng jiǎo xiě zì
形容因惊恐而脚步拖拉不能行动。《石点头。卷一二。候官县烈女歼仇》:「那婆子听说,起身要躲,两脚写字,只管望后要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