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怕势势(怕势势)  拼音:pà shì shì
形容令人害怕,甚至担忧。《官场现形记》第四○回:「我们拿了人家的脑袋来换保举,怕势势的,这保举还是不得的好!」
《國語辭典》:儿孙自有儿孙福(兒孫自有兒孫福)  拼音:ér sūn zì yǒu ér sūn fú
(谚语)子孙自有他们的福气。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暗想当初老子,可不儿孙自有儿孙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枉使心机閒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国语辞典》:患难与共(患难与共)  拼音:huàn nàn yǔ gòng
共同承担忧患与灾难。形容彼此一心一德,肝胆相照。如:「真正的朋友应是能够患难与共的。」
《國語辭典》:担隔夜忧(擔隔夜憂)  拼音:dān gé yè yōu
先替别人忧心。《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只为家中有你掌管,我落得快活。到了任上,你替我不得时,自然著急,不消你担隔夜忧。」
分類:事前担忧
《漢語大詞典》:池鱼之虑(池魚之慮)
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罗店镇志》:“讹传 丁国恩 率大兵会剿 罗店 ,盖以吾镇贼曾踞作巢穴,人人抱池鱼之虑,一时惊惶无措,各扶老携幼避匿四乡,半皆露宿。”参见“ 池鱼之殃 ”。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國語辭典》:揪心扒肝  拼音:jiū xīn bā gān
极为担心、忧虑。如:「从母亲进开刀房的那一刻起,全家人就都揪心扒肝的在外守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