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抹杀(抹殺)  拼音:mǒ shā
勾消、掩灭。如:「一笔抹杀」、「抹杀事实」。也作「抹煞」、「抹摋」。
分類:抹杀
《漢語大詞典》:抹摋
亦作“ 抹杀 ”。亦作“ 抹煞 ”。 勾销;扫灭。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唯其大翫於词而与世抹摋,人皆劫劫,我独有餘。” 马其昶 集注引 何焯 曰:“言其翫词而抹摋名利,故人所徵逐,处之裕如。”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五出:“抹摋了三朝报国儿,埋没了万卷传家计。”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顾加蘅》:“生审之,惭怒曰:‘吾此联岂抹煞一郡人,傖奴何得无礼?’” 茅盾 《色盲》二:“然而近来和她更疏远这事实,也不能抹煞。”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四章:“风头主义也罢,爱国主义也罢,可他实实在在干出成绩来,这点不能抹杀。”
分類:勾销
《國語辭典》:一笔抹杀(一筆抹殺)  拼音:yī bǐ mǒ shā
比喻轻率的全盘否定。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嘉靖大狱张本》:「而世宗独断,直谓议礼新贵所昭雪,即蹠蹻亦必曾史。遂将前后援书,一笔抹杀。」也作「一笔抹倒」、「一笔抹煞」。
《國語辭典》:一笔抹煞(一筆抹煞)  拼音:yī bǐ mǒ shā
比喻轻率的全盘否定。《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也作「一笔抹倒」、「一笔抹杀」。
《国语辞典》:一概抹杀(一概抹杀)  拼音:yī gài mǒ shā
全盘否定。如:「不能因为一次的疏失,就将他过去的努力一概抹杀。」《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杀,便不成为恕道了。」
分类:全盘否定
《國語辭典》:打杀(打殺)  拼音:dǎ shā
打死、杀死。《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九出》:「金珠与我,万事俱休。稍稍稽迟,一查打杀了你!」《西游记》第二二回:「我们如今拿住他,且不要打杀,只教他送师父过河,再做理会。」
《漢語大詞典》:末杀(末殺)
亦作“ 末摋 ”。
(1).抹杀。扫灭。《汉书·谷永传》:“背可惧之大异,问不急之常论,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欲末杀灾异,满谰诬天,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颜师古 注:“末杀,扫灭也。”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五:“ 智 按汉书·谷永传‘欲末杀灾异,满谰诬天’,即‘抹摋’字,后人加手耳。”
(2).减轻;降低。新唐书·酷吏传·吉温:“ 萧炅 为 河南 尹,御史遣 温 到府有所讯詰,乃并治 炅 ,不为末摋。”新唐书·张镒传:“顷之,与 吐蕃 相 尚结赞 盟 清水 ,约牛、马为牲。 鎰 耻与盟,将末杀其礼,乃紿语 吐蕃 ,以羊、豕、犬代之。”
《漢語大詞典》:抹刷
犹抹杀。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关于文艺的不朽性》:“我们的通病是容易‘矜持’,在我们的这种矜持病下,每每有抹刷一切的倾向。”
用手往下捋。 沙汀 《替身》:“‘都留得有这个啦!’保长低声地叫出来,做了个抹刷胡子的动作。”
分類:用手抹杀
《漢語大詞典》:恶不去善(惡不去善)
谓不因厌恶其人而抹杀他的优点。左传·哀公五年:“私讎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漢語大詞典》:蒙昧主义
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贬低和抹杀人类理性思维能力,否定科学知识,主张人类社会应回复到原始的蒙昧状态,因而是一种反理性、反科学的观点和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