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复仇(復仇)  拼音:fù chóu
报仇。如:「君子复仇,三年不晚。」也作「复雠」。
分類:复仇报仇
《漢語大詞典》:雪怨
谓报仇。后汉书·苏不韦传:“﹝ 子胥 ﹞凭 闔庐 之威,因轻悍之众,雪怨旧 郢 。”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南朝 宋 谢庄 《孝武帝哀策文》:“雪怨园邑,扫耻瀛县。”
分類:报仇
《漢語大詞典》:枕戈
(1).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杀敌报国,志坚情切。 唐 杜甫 《壮游》诗:“枕戈忆 勾践 ,渡 浙 想 秦皇 。” 元 郑元祐 《送萧万户还蜀》诗之二:“跃马莫矜横槊赋,闻鷄不道枕戈眠。” 清 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沉昆铜》诗之二:“四海倏披髮,中原谁枕戈。”参见“ 枕戈待旦 ”。
(2).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唐律疏义·盗贼·祖父母夫为人杀:“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在法不可同天。其有忘大痛之心,捨枕戈之义,或有窥求财利,便即私和者,流二千里。”参见“ 枕干 ”。
《國語辭典》:枕戈待旦  拼音:zhèn gē dài dàn
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时时警惕,准备作战,不敢安睡。《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漢語大詞典》:枕干
(1).礼记·檀弓上:“ 子夏 问於 孔子 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干,盾。后因以“枕干”表示复仇志切。 唐 白居易 《田布赠右仆射制》:“ 镇阳 之乱, 弘正 殁焉。而 布 枕干尝胆,誓报寃耻。”
(2).指对君父忠心耿耿。 清 方苞 《书杨维斗先生传后》:“故不得已而呼号愤发,置其身於死地,以冀君之一寤,即古忠臣孝子枕干之义也。”
《漢語大詞典》:复雠(復讐)
见“ 復讎 ”。
《漢語大詞典》:雠报(讎報)
亦作“讐报”。 报仇,报复。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问太岁何故受此屈辱不讐报之。”
分類:报仇报复
《漢語大詞典》:豫让桥(豫讓橋)
即 汾桥 。 豫让 为 智伯 报仇,欲刺 赵襄子 于 汾桥 畔,故亦称 汾桥 为 豫让桥 。 汾桥 ,在 并州 晋阳县 (今 太原 )东一里。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诗之五:“既窥 豫让桥 ,復瞰 軹深井 。” 柳亚子 《吊刘烈士炳生》诗:“ 田横岛 上人如梦, 豫让桥 边泪如泉。”参见“ 豫让 ”。
分類:豫让报仇
《國語辭典》:豫让(豫讓)  拼音:yù ràng
人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晋人。初事范中行氏,不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国士待之。后知伯为赵襄子所灭,让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使人不复识其形状,欲刺赵襄子,为知伯复仇,事不成而死。
分類:豫让家臣
《漢語大詞典》:雪仇
亦作“ 雪讎 ”。 洗除仇怨;报仇。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而五年未闻敢死之士,雪仇之臣,奈何而有功乎?”三国志·魏志·蒋济传:“ 勾践 养胎以待用, 昭王 恤病以雪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故不谓其杀戮忠良,败坏国事,而反谓其能雪讎復土,谬归以中兴之功。”
《漢語大詞典》:探赤丸
谓古时游侠辈受赇杀武吏。泛指杀人报仇。 清 宋琬 《行路难》诗之一:“昼探赤丸乘白马, 杜陵 韦曲 公然居。”参见“ 探丸借客 ”。
《漢語大詞典》:探丸借客
汉书·酷吏传·尹赏:“ 长安 中姦猾浸多,閭里少年羣辈杀吏,受賕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以“探丸借客”喻游侠杀人报仇。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亦省作“ 探丸 ”、“ 探黑白 ”。 明 何景明 《游猎篇》:“ 五陵 侠少夜相遇,探丸杀吏还惊辟。” 清 唐孙华 《赠商州丞》诗:“纷纷胠篋与探丸,白昼公然敢揭竿。” 夏敬观 《和左南生觚社七咏》之二:“何似里中探黑白,少年羣辈攫公卿。”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道路艰难久且长,探丸击剑少年场。”
《漢語大詞典》:枕戈饮血(枕戈飲血)
枕着武器,咽着血泪。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报仇杀敌。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奋同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然所以如此披甲厉兵,枕戈饮血者,非好为首先发难,徒负光復 汉 家之虚誉,实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趋。”
《国语辞典》:摘胆剜心(摘胆剜心)  拼音:zhāi dǎn wān xīn
比喻报仇的决心极为坚定。《三国演义》第一○回:「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
《漢語大詞典》:探丸借客
汉书·酷吏传·尹赏:“ 长安 中姦猾浸多,閭里少年羣辈杀吏,受賕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以“探丸借客”喻游侠杀人报仇。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亦省作“ 探丸 ”、“ 探黑白 ”。 明 何景明 《游猎篇》:“ 五陵 侠少夜相遇,探丸杀吏还惊辟。” 清 唐孙华 《赠商州丞》诗:“纷纷胠篋与探丸,白昼公然敢揭竿。” 夏敬观 《和左南生觚社七咏》之二:“何似里中探黑白,少年羣辈攫公卿。”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道路艰难久且长,探丸击剑少年场。”
《漢語大詞典》:衅面吞炭(釁面吞炭)
谓毁容变声。表示蓄志报仇。《汉书·贾谊传》:“ 赵 灭 智伯 , 豫让 衅面吞炭,必报 襄子 ,五起而不中。” 颜师古 注:“ 郑氏 曰:‘衅,漆面以易貌;吞炭,以变声也。’衅,熏也,以毒药熏之。”
《国语辞典》:漆身吞炭  拼音:qī shēn tūn tàn
战国时豫让为了刺杀赵襄子替主报仇,漆身以改变容貌,吞炭将嗓子弄哑,使人不能辨认。典出《战国策。赵策一》。后比喻不惜性命以报答主恩。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须歃血为誓,歃血为誓。」也作「吞炭漆身」。
《国语辞典》:德以报怨(德以报怨)  拼音:dé yǐ bào yuàn
以恩德回报仇恨,不计前过,反给予好处。《三国志。卷四九。吴书。刘繇传》:「知敦以厉薄,德以报怨,收骨育孤,哀亡悯存。」
《漢語大詞典》:打孽
报仇,械斗。 姚雪垠 《长夜》三二:“ 陶菊生 对于这一件打孽事儿不敢向 赵狮子 打听任何消息,也不敢告诉别人。”自注:“打孽,就是报仇。 民国 年间, 河南 农村打孽之风很盛。”
分類: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