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镮钮(鐶鈕)
环纽。器物上可以系绳以便于抓住的零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尸穸:“ 后魏 俗竞厚葬,棺厚高大,多用柏木,两边作大铜鐶钮。”
《國語辭典》:不得要领(不得要領)  拼音:bù dé yào lǐng
没有能够掌握到事物的要点和主旨。《汉书。卷六一。张骞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唐。颜师古。注:「要,衣要也。领,衣领也。凡持衣者则执要与领。言骞不能得月氏意趣,无以持归于汉,故以要领为喻。」清。黄宗羲〈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鹿门八家之选,其旨大略本之荆川、道思,然其圈点勾抹多不得要领。」
《國語辭典》:当机立断(當機立斷)  拼音:dāng jī lì duàn
抓住时机,立刻作出决断。如:「村长见风雨交加,水位上升,当机立断,要村民赶快撤离。」也作「应机立断」。
《漢語大詞典》:当机立决(當機立決)
抓住时机,立刻判决。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国家设官分职,秩有大小,权亦有等差:斩绞者奏请定夺,军流决於臬司,徒决於府,枷杖决於县,法至良也。所患者,不能当机立决,必待报而后施行。”
《漢語大詞典》:趁热打铁(趁熱打鐵)
比喻做事抓住有利时机或条件,加速进行。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三三章:“趁热打铁,临时支部建立后的头一次支部会,咱接着就开,讨论以后的斗争咋样进行。” 杨纤如 《伞》第九章:“ 吉亮 看他瑟瑟缩缩的样子,以为被他唬住了,说过一些闲话之后,就想趁势急追,趁热打铁,提出了经费房屋问题。” 陆地 《美丽的南方》二八:“要干就趁热打铁,明天就开大会。”
《國語辭典》:持人长短(持人長短)  拼音:chí rén cháng duǎn
抓住他人的过错缺点加以攻讦。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九。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漢語大詞典》:挈领提纲(挈領提綱)
挈衣之领,提网之纲。比喻抓住要领。 清 陶澍 《重刻〈张太岳先生全集〉序》:“ 江陵 张文忠公 起而振之,挈领提纲,综核名实,法肃於庙堂之上,而令行於万里之外。” 郭孝成 《云南光复记》:“君主专制,久为时势所不容,今欲发挥自由,改造 民国 ,则凡国家建造之法,与夫人民权义所关,均应挈领提纲,折衷至当。”
分類:抓住要领
《國語辭典》:擒贼擒王(擒賊擒王)  拼音:qín zéi qín wáng
打击敌人要先击败为首的人。语本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比喻做事要能把握关键。《文明小史》第四四回:「所谓擒贼擒王,这就是办事的诀窍。」
《國語辭典》:敲诈勒索(敲詐勒索)  拼音:qiāo zhà lè suǒ
凭仗著势力或抓住别人某种把柄,强行要胁人交出钱财。如:「治安恶化,敲诈勒索事件层出不穷。」
《國語辭典》:时不可失(時不可失)  拼音:shí bù kě shī
要抓住时机,不可错失。《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封神演义》第一五回:「南极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
《漢語大詞典》:射人先射马(射人先射馬)
喻作事要先抓住要害。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显圣》:“用箭须用长,挽弓须挽强;射人先射马,擒贼定擒王。” 吴晗 《灯下集·古代的战争》:“战将本人并未打败,只因马力乏了,或者马受伤了,进退不得,被敌方杀伤,吃了败仗。‘射人先射马’就是这个道理。”
《國語辭典》:授人以柄  拼音:shòu rén yǐ bǐng
1.将权柄授予他人。《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卫二刘傅传。王粲》:「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北史。卷三八。列传。裴侠》:「所谓己操戈矛,宁肯授人以柄?」
2.留给人非议的话柄。如:「他这样内举不避亲,岂不是授人以柄?」
《國語辭典》:揪辫子(揪辮子)  拼音:jiū biàn zi
比喻抓住他人的缺点或错误,作为把柄。如:「你最近在工作上频频出错,小心他趁机揪辫子!」也作「抓辫子」。
《國語辭典》:举一废百(舉一廢百)  拼音:jǔ yī fèi bǎi
专注于一事,而把其馀的废弃。比喻太过武断、主观。《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國語辭典》:捞稻草(撈稻草)  拼音:lāo dào cǎo
大陆地区指快淹死的人,连稻草也想抓住以求生。比喻在绝境时作无益的挣扎。如:「身患重症的人,病急乱投医,总难免捞稻草似地尝试各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