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唱经
念曲
婉曼
宣隘
念曲叫曲
无韵诗
沈郁顿挫
沉郁顿挫
《漢語大詞典》:唱经(唱經)
唱诵经文。僧道念经,抑扬其声,故称。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赐 新安国寺 ,一曰讲座,一曰唱经座,各高二丈。” 唐 王建 《霓裳词》之二:“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唐 李洞 《终南山二十韵》:“梯滑危缘索,云深静唱经。”
《漢語大詞典》:念曲
谓唱歌而声无抑扬。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韞谓之叫曲。”
分類:唱歌抑扬
《漢語大詞典》:婉曼
(1).柔美。艺文类聚卷十六引 晋 左芬 《万年公主诔》:“盼蒨其媚,婉曼其娇。”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白华 向他望了一眼。审察的,同时又是婉曼的一眼。”
(2).委婉。 茅盾 《追求》五:“她的话语,又爽利,又婉曼,又充满着暗示。”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她用了庄严的然而婉曼的口吻针对着 李芳 的语意回答:‘也许还有几个三月十七留给我,但都是今天那样的一个;我不要别有一番风光的一个!’”
(3).抑扬动听。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六章二:“至今 吴 歌与 楚 歌还是那么婉曼可爱。” 阿英 《年画的叫卖》:“叫卖人的婉曼歌声,和新奇辞藻,更富有诱惑性的袭击他们心弦。”
《漢語大詞典》:宣隘
谓声音的高下抑扬。 唐 孟郊 《答卢仝》诗:“君文真凤声,宣隘满鑑鏘。 洛 友零落尽,逮兹悲重伤。”
《国语辞典》:念曲叫曲  拼音:niàn qǔ jiào qǔ
讥笑人唱歌唱得没有抑扬含蕴的妙趣。语本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
《国语辞典》:无韵诗(无韵诗)  拼音:wú yùn shī
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诗行,为西方戏剧诗和叙事诗的标准形式之一。写诗的人可从固定的格式中变化,因此诗体灵活富于弹性,内容丰富,被广泛的运用于诗体戏剧中。
《漢語大詞典》:沈郁顿挫(沈鬱頓挫)
深沉蕴藉,抑扬有致。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鬱顿挫,随时敏给, 扬雄 、 枚皋 可企及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沉鬱顿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言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女﹞弹《湘妃怨》一曲,沉鬱顿挫,如泣如诉。”
《國語辭典》:沉郁顿挫(沉鬱頓挫)  拼音:chén yù dùn cuò
文章的气势深沉蕴蓄而抑扬曲折。唐。杜甫 进雕赋表:「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