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上掌
 
君王掌上
 
掌上人
 
掌上怜
 
掌上承恩
   
掌上轻
 
掌中托
 
掌中无力
 
掌中看
  
掌中行
 
掌中轻
 
掌中飞燕
 
汉后身轻
 
汉宫舞腰
 
皇后舞
 
纤腰掌上
 
舞掌轻
 
赵后身轻
 
轻身舞
 
转纤腰
  
静婉舞
 
飞燕掌中娇
 
飞燕身轻
 
飞燕轻

相关人物
张净琬
 
赵飞燕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例句

客泪休沾汉水滨,舞腰羞杀汉宫人。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徐凝 汉宫曲

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 李咸用 婕妤怨

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 李山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武平一 妾薄命

汉皇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三十一

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 聂夷中 大垂手

愁来自觉歌喉咽,瘦去谁怜舞掌轻。 韩偓 偶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泽州长平人,郡望天水。武则天朝,历金部郎中、左羽林卫将军。长安五年,与桓彦范等率羽林军讨杀张易之,迁左金吾大将军。中宗景龙四年,韦后临朝称制,命承恩帅兵往均州,以备谯王重福。后官鸿胪、光禄二卿,封天水县公。
乌承恩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 【介绍】: 唐张掖人。玄宗开元中为平卢先锋。后为冀州刺史。以母妻为史思明所获,乃降思明。后随思明降唐,授范阳节度副使。与族弟承玼受命谋除思明,事泄,为思明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大同右卫人。麻锦侄。以勇力闻。历都督同知、迁宣府、延绥、大同总兵官。后赴援辽东,屡退避,论死。诏纳马八百匹免罪。遂破其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人,入籍杭州,字宠叔。诸生。隐居西湖。于岳坟侧开小肆,置书籍、画卷并盆花竹石,索价颇贵。亦能画,仿沈周。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青神人。官永宁参将有鹤池诗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常赐,字承恩,山西泽州沁水县人。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十九名进士。累官武昌府同知。正德五年(1510年)升陕西按察司佥事。正德六年(1511年)春,升陕西按察司副使。
何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何渥,字承恩,浙江严州府建德县人,民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浙江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零四名进士。
《國語辭典》:承恩  拼音:chéng ēn
1.承受君主的恩德。唐。杜甫〈丹青引〉:「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西游记》第一○回:「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
2.泛指承受长辈、长官的恩德。如:「子女承恩,何以报亲?」
《国语辞典》:承恩门(承恩门)  拼音:chéng ēn mén
台北府城的北门遗迹,也是台北市唯一的一级古迹。兴建于清光绪五年(西元1879)。当时的台北府城,共有东、西、南、北四大城门与小南门。东门称「景福门」,西门称「宝成门」,南门称「丽正门」,北门称「承恩门」,小南门称「重熙门」。城周一千五百馀丈,北门与东门皆附外郭,北门城郭额题:「岩疆锁钥」。今日除此门仍保持原貌外,馀门不是已拆废,即是后来改建的。此门以大直山之山石砌成,中有拱门,传统歇山式飞檐屋顶,不见柱廊的封闭式城楼,朱红的厚墙直接顶住了檐口,建筑格式非常独特。今址在台北市忠孝西路、博爱路、延平南、北路与中华路的交叉口。
《國語辭典》:吴承恩(吳承恩)  拼音:wú chéng ēn
人名。(?~西元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淮安山阳人。约生于孝宗弘治十三年。性敏多慧,博极群书,诗文雅丽。嘉靖二十三年贡生,授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放浪诗酒。身后诗文多散失,邑人邱正纲编纂成《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复善谐剧,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尤以《西游记》一书,为明人四大奇书之一,最为脍炙人口。
《分类字锦》:紫殿承恩
韩偓 感事诗 紫殿承恩岁,金銮入直年。人归三岛路,日过八花塼。
分类:馆阁
《漢語大詞典》:狃恩
惯于承恩。《后汉书·陈忠传》:“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 李贤 注:“言屡被恩贷,不以灾变为忧负也。”
分類:惯于承恩
《漢語大詞典》:托宠
受宠,承恩。
分類:受宠承恩
《國語辭典》:承情  拼音:chéng qíng
领受他人恩情的客套话。《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前日种种承情,已托人瑞兄代达谢忱。」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上身
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唐 罗隐 《赠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中舞
指体态轻盈的舞蹈。 唐 武平一 《妾薄命》诗:“正悦掌中舞,寧哀《团扇诗》。”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娇啼婉转,作掌中舞。”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静婉腰
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之三:“金覊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之四:“谁画 张 家 静婉 腰,轻綃一幅美人蕉。”参见“ 静婉 ”。
《漢語大詞典》:静婉
梁书·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 ,新曲定 娇嬈 。”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 清 唐孙华 《某公挽诗》:“ 龟年 擪絃管, 静婉 斗腰肢。”
分類:歌舞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