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扫 → 埽扫”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埽灭(埽滅)
扫荡剪除。后汉书·公孙瓒传:“ 瓚 志埽灭 乌桓 ,而 刘虞 欲以恩信招降,由是与 虞 相忤。”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穆 前在 冀州 ,弹纠豪桀,埽灭饕恶,肃清万里不仁者。”
分類:扫荡剪除
《漢語大詞典》:三犁
亦作“ 三犁 ”。 指 汉武帝 时 赵过 所创制的三脚耧。这种农具对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汉 崔寔《政论》:“ 武帝 以 赵过 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耬,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 三辅 赖其利。”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 赵过 造三犂之巧,而 关 右以丰; 任延 教 九真 之佃,而黔庶殷饱。”
亦作“ 三犁 ”。 谓屡次征伐扫荡边庭。语本汉书·匈奴传下:“犂其庭,扫其閭。”明史·翁万达传:“ 河套 本中国故壤, 成祖 三犂王庭,残其部落。” 清 查慎行 《拟玉泉山大阅二十韵》:“忆昨三犁候,亲征万里逾。”
《漢語大詞典》:覆荡(覆蕩)
谓扫荡平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妓:“自 安寇 覆荡,伶伦分散,外方始有此妓。”
《漢語大詞典》:埽夷
扫荡夷灭。后汉书·袁绍传:“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
分類:扫荡
《漢語大詞典》:犁平
扫荡平定。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邇者节下犂平丑类,而天下至急至切之务,与东南经文之规模,均惟节下是赖。”
《國語辭典》:摧陷廓清  拼音:cuī xiàn kuò qīng
破坏并加以扫荡清除。比喻一扫由来已久的积弊。唐。李汉〈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讳愈文集序〉:「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
《漢語大詞典》:埽穴犁庭
谓扫荡其巢穴,犁平其庭院。比喻摧毁敌方。《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説道:‘有此机会,埽穴犂庭,指顾间事。我那天马用得著了。’” 王闿运 《陈夷务疏》:“假令 中国 得其船砲,习见其风俗,遂可以深入其阻,埽穴犂庭;则易地而观,天下之忧,未可量也。”
《國語辭典》:扫穴犁庭(掃穴犁庭)  拼音:sǎo xuè lí tíng
扫荡巢穴,耕平庭院。比喻澈底摧毁敌人。也作「犁庭扫闾」、「犁庭扫穴」。
《國語辭典》:犁庭扫穴(犁庭掃穴)  拼音:lí tíng sǎo xuè
犁平庭院,扫荡巢穴。比喻澈底摧毁敌人。宋。陆游 上殿劄子:「以臣愚计之,朝廷若未有深入远讨、犁庭扫穴之意,能于用度之间,事事裁损,陛下又躬节俭以励风俗,则赋于民者,必有可轻之理。」《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差少保平治前往督师,务必犁庭扫穴,以章天讨。」也作「犁庭扫闾」、「扫穴犁庭」。
《國語辭典》:犁庭扫闾(犁庭掃閭)  拼音:lí tíng sǎo lǘ
犁平庭院,扫荡里巷。比喻灭国。语本《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云彻席捲,后无馀灾。」也作「犁庭扫穴」、「扫穴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