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巨贤
1.大贤,极有才德者。
《漢語大詞典》:贤伯(賢伯)
有才德的诸侯。诗·曹风·下泉序:“《下泉》,思治也。 曹 人疾 共公 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
《漢語大詞典》:隽老(雋老)
才德杰出的耆老。 宋 苏轼 《赐新除门下侍郎孙固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口宣》:“卿 金华 雋老,西枢旧臣,与政东臺,实慰舆议。”
《漢語大詞典》:隽贤(雋賢)
指才德杰出的人。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元年:“自 隆安 以来,中外之人厌於祸乱。及 玄 初至,黜姦佞,擢雋贤,京师欣然,冀得少安。”宋史·选举志一:“今下郡国招徠雋贤,其教育之方,课试之格,令两制、两省、待制以上、御史、三司、三馆杂议以闻。”
《漢語大詞典》:洪雅
谓才德高尚。 唐 贾公彦 《序〈周礼〉废兴》:“ 众 ( 郑众 ) 逵 ( 贾逵 )洪雅博闻,又以经书记转相证明为解。”
分類:才德高尚
《漢語大詞典》:贤夫(賢夫)
(1).有才德的丈夫。汉书·张耳传:“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 张耳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为狐招婿:“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 清 卢文弨 《冯恭人墓志铭》:“同德贤夫,无或緇磷。”
(2).用以敬称他人丈夫。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 东坡 再謫 惠州 日,一老举人年六十九为隣,其妻三十岁诞子。为具邀公,公欣然而往。酒酣乞诗,公戯一联云:‘令閤方当而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
《漢語大詞典》:中父
同“ 仲父 ”。 才德一般的父亲。荀子·非相:“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
同“ 仲父 ”。 父亲的次弟。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分類:才德父亲
《漢語大詞典》:谬恩(謬恩)
谓无才德而误受恩遇。多作谦词。文选·阮籍〈奏记诣蒋公〉:“乞廻谬恩,以光清举。” 李周翰 注:“称己无德,则辟命为谬恩;廻以聘贤,则庶光於所举矣。” 宋 王安石 《除知制诰谢表》:“比更烦使,稍窃谬恩;内怀尸禄之慙,仰负食功之意。”
《漢語大詞典》:弸中
谓(才德)充实于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 宋 欧阳修 《谢张先辈启》:“服懿行以弸中,腾藉华而冒远。”参见“ 弸中彪外 ”。
分類:才德充实
《國語辭典》:弸中彪外  拼音:péng zhōng biāo wài
弸,满。彪,文辞。弸中彪外比喻人内在充实,有德行,而外发为文辞。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國語辭典》:五绝(五絕)  拼音:wǔ jué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双数句须押韵。
2.唐太宗赞誉虞世南五种绝佳的特色。《旧唐书。卷七二。虞世南传》:「太宗以是益亲礼之,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性,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
3.中医上指魇寐、产乳、自缢、摧压、溺水等五种猝死绝症。产乳或说作服毒、冻死。
《漢語大詞典》:五言绝句(五言絶句)
诗体之一。始于 南朝 齐 梁 ,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五言絶句难於七言絶句。”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绝句》:“ 杨伯谦 云:‘五言絶句, 盛唐 初变 六朝 子夜体。’”亦省称“ 五言絶 ”、“ 五絶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五言絶,调易古;七言絶,调易卑。”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五言絶发源《子夜歌》,别无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五絶只二十字,最为难工。”
分類:诗体定型
《漢語大詞典》:叔豹
古代相传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参见“ 叔献 ”。
《漢語大詞典》:叔献(叔獻)
古代相传 高辛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 伯奋 、 仲堪 、 叔献 、 季仲 、 伯虎 、 仲熊 、 叔豹 、 季貍 ,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漢語大詞典》:隽乂(雋乂)
亦作“隽乂”。
(1).才德超卓的人。雋,通“ 俊 ”。 汉 扬雄 《司空箴》:“烈烈雋乂,翼翼王臣。臣当其官,官当其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黄初 四年, 高祖文皇帝 畴諮羣公,思求雋乂。” 宋 王安石 《神宗皇帝挽辞》之一:“聪明初四达,隽乂尽旁求。”
(2).指才德超卓。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王建国,百司雋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益州 ,旧以 蜀郡 、 广汉 、 犍为 为三 蜀 ,土地沃美,人士雋乂。” 宋 曾巩 《辞中书舍人状》:“皆择当世聪明雋乂、工於言语文学之臣,使之敷扬演畅,被於简册。”
分類:才德超卓
《漢語大詞典》:材望
(1).才德和名望。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君之兄 羲 ,材望冠时,声名动俗。”新唐书·汉中王李瑀传:“ 瑀 早有材望,伟仪观。”
(2).指有才德和名望的人。 宋 陆游 《条对状》:“若朝廷或有大事,势须遣使,即乞於廷臣中遴选材望,庶几不负任使,不啟弊端,实天下之幸。”
《漢語大詞典》:淹徊
亦作“ 淹回 ”。 俳徊;逗留。常指有才德而屈居下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暄 话于所亲,尚嘆己之淹徊,而谓 珣 迁改疾速。”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倚注宸襟切,淹回物论喧。” 宋 叶适 《送白酆还蜀》诗:“前岁淹徊下 巴峡 ,今年憔悴出京城。” 明 宋濂 《元故乐清县男林府君墓铭》:“有若府君材信美矣,乃使之淹回下列,无以吐其胸中所藴。”
《漢語大詞典》:贤望(賢望)
有才德有声望的人。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其无慢贱,未必其人尽贤也,乃惧慢不肖而絶贤望也。”晋书·石勒载记上:“既风俗殷杂,须贤望以绥之,谁可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