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手相  拼音:shǒu xiàng
一种命相。以掌纹的长短、走向,手掌的色泽、厚薄等来判断人的命运、吉凶。
《分类字锦》:心手相师(心手相师)
戴叔伦 怀素上人草书歌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分类:
《漢語大詞典》:心手相忘
极言得心应手。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子瞻 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
分類:得心应手
《國語辭典》:心手相应(心手相應)  拼音:xīn shǒu xiāng yìng
本指书写书法时,心与手配合得很好。后泛指技艺的得心应手。《南史。卷四二。齐高帝诸子传上。豫章文献王嶷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国语辞典》:手相学(手相学)  拼音:shǒu xiàng xué
研究手相的学问。
分类:手相学问
《漢語大詞典》:额手相庆(額手相慶)
见“ 额手称庆 ”。
《國語辭典》:额手称庆(額手稱慶)  拼音:é shǒu chēng qìng
举手齐额,表示庆幸。《东周列国志》第三七回:「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野叟曝言》第五七回:「没一个不咋舌惊叹,如醉如梦,额手称庆,欣喜欲狂。」也作「额手称颂」。
《漢語大詞典》:举手相庆(舉手相慶)
谓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明 刘基 《甘露颂》序:“羣臣莫不欣懌,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参见“ 举手加额 ”。
分類:庆贺
《國語辭典》:举手加额(舉手加額)  拼音:jǔ shǒu jiā é
举手与额相齐。表示祝贺庆幸之意。《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度使立功神臂弓》:「张员外看罢,举手加额道:『郑家果然发迹变泰,又不忘故旧,选送礼物,真乃有德有行之人也!』」
《國語辭典》:拍手  拼音:pāi shǒu
双手相拍击,鼓掌。《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马二先生拍手笑道:『好主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众人听了,一发鬨声拍手道妙。」也作「拍掌」。
《漢語大詞典》:拜手
亦称“ 拜首 ”。 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书·太甲中:“ 伊尹 拜手稽首。” 孔 传:“拜手,首至手。”《汉书·郊祀志下》:“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唐 王维 《送陆员外》诗:“拜手辞上官,缓步出南宫。” 唐 李白 《比干碑》:“ 天宝 十祀,余尉於 卫 ,拜首祠堂,魄感精动。”一本作“ 拜手 ”。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礼数:“拜首,谓以头至手,即(周礼)第三空首拜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拜稽首:“古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则为长跪。首至手则为拜手,手至地则为拜,首至地则为稽首,此礼之等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國語辭典》:拱手  拼音:gǒng shǒu
1.两手合于胸前行礼。《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文明小史》第一○回:「当下一请便到,见了东翁,拱手坐下。」
2.形容非常容易。《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國語辭典》:高拱  拼音:gāo gǒng
把双手高拢在袖中。比喻安坐而不须有所作为。《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今君高拱而两有之,此臣所以为君愿也。」
《漢語大詞典》:三拜
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 秦 获 晋侯 以归…… 晋 大夫三拜稽首。” 北周 宣帝 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 宣政 元年九月﹞詔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 赵翼 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 郑玄 注:“三拜,示徧也。” 贾公彦 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礼数:“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三拜为礼数也。”
《國語辭典》:把握  拼音:bǎ wò
1.握手、互相执手。晋。程本《子华子。神气》:「今世之人,其平居把握附耳,呫呫相为然约而自保。」
2.掌握。如:「把握机会」、「把握光阴」。
3.成功的信心。《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如果怕没有把握,何妨到上海去先会会那位矿师和他订张合同。」
4.一握。《国语。楚语下》:「王曰:『其大小何如?』对曰:『郊禘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
《漢語大詞典》:八叉
两手相拱为叉。 唐 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入试,叉手构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温庭筠 ﹞工於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后以“八叉”喻才思敏捷。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 张锡 ﹞天资俊拔,下笔成文,诚八叉七步之才也。” 清 赵翼 《集益斋即事》诗:“公於此已肱三折,我愧才非手八叉。”
《國語辭典》:相左  拼音:xiāng zuǒ
1.互相违异。如:「意见相左」。
2.不相遇。《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必要先去,所以告假去了。正不知仁兄却又到此,可不两相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