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手书(手書)  拼音:shǒu shū
亲笔写的书信。《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司马昭览毕,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乃先发手书与卫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其父大怒,写著严切手书,差著两个管家,到京催他起身。」也称为「手翰」、「手札」、「手示」。
《漢語大詞典》:手诏(手詔)
帝王亲手写的诏书。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上﹞手詔赐 苍 曰:‘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为亲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天宝 末,有人於 汾 晋 间古墓穴中,得所赐 张果老 敕书、手詔、衣服进之。”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法令:“手詔,或非常典,或是篤意,及不用四六句者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我看 婵娟 可以向你这样提出,便是要你今天晚上便从 南后 那里得到赦免先生和 婵娟 的手诏。”
《國語辭典》:亲笔(親筆)  拼音:qīn bǐ
1.亲自动笔书写。如:「毕业前夕,我亲笔写了一封信,向老师表示感谢之意。」《三国演义》第五四回:「玄德亲笔写成文书一纸,押了字。」《儒林外史》第八回:「内有一本,是高青邱集诗话,有一百多纸,就是青邱亲笔缮写,甚是精工。」
2.亲自所作的字画。如:「这幅水墨画是大师的亲笔,错不了。」《儒林外史》第七回:「梅玖指著向和尚道:『还是周大老爷的亲笔,你不该贴在这里;拿些水喷了,揭下来裱一裱,收著才是。』」《绿野仙踪》第一五回:「次早,递与城璧拆开,三人同看。城璧见果是他儿子亲笔,上面有许多悽惨语,叮咛嘱咐。」
《國語辭典》:墨迹(墨跡)  拼音:mò jī
手写所留的原本。也指书画的真迹。《宋书。卷六九。范晔传》:「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也作「墨迹」。
《國語辭典》:手迹(手跡)  拼音:shǒu jī
手写的墨迹或所画的图画。如:「这幅山水画是张大千的手迹。」也作「手迹」。
《國語辭典》:漫成  拼音:màn chéng
格调疏散,非特意经营而成的诗文。
《漢語大詞典》:亲札(親札,親劄)
亦作“ 亲札 ”。亲手写下的书信。 南唐 冯延巳 《更漏子》词:“金翦刀、青丝髮。香墨蛮笺亲札。和粉泪,一时封。此情千万重。” 宋 朱熹 《答江元适书》:“孤陋晚生,屏居深僻,未尝得亲几杖之游,乃蒙不鄙,使贤子遗之手书,致发明道要之文三编,加赐亲札,存问繾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我辈得县官亲札,靖一方之害,乃汝等翻欲陷我耶!”
《國語辭典》:手帖  拼音:shǒu tiě
泛指手写的书信、文章、字迹等。宋。董逌《广川书跋。卷七。虞世南别帖》:「虞伯施手帖,论儒学不使一日失业,恐子弟坠其家声,且戒之使其不息也。」
《國語辭典》:左书(左書)  拼音:zuǒ shū
1.秦代的隶书。也称为「秦隶」。
2.以左手写字。《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
《漢語大詞典》:左书右息(左書右息)
喻倒行逆施。管子·七法:“不明於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 尹知章 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
分類:倒行逆施
《國語辭典》:手稿  拼音:shǒu gǎo
写定而未刊刻印行的原稿。如:「这些剧本是莎士比亚的手稿。」《清史稿。卷五○八。列女列传一。詹枚妻王》:「我先君死,不为不幸。平生手稿,为我尽致蒯夫人,蒯夫人能彰我。」
《漢語大詞典》:手奏
亲手写的奏章。 清 周亮工 《〈王王屋文集〉序》:“人益信 王屋 崛抗致戾,然余观 王屋 手奏,气直辞婉。”
《國語辭典》:手榜  拼音:shǒu bǎng
手写的文告或启事。《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善甫不放心,恐店主人忘了,遂于沿路上,令当直王吉于墙壁粘贴手榜云。」
《国语辞典》:手白  拼音:shǒu bái
亲手写的。为书信结尾语。也作「手启」、「手书」。
《漢語大詞典》:笔帖(筆帖)
手写的便条。宋史·食货志下一:“ 蔡京 又动以笔帖於榷货务支赏给,有一纸至万緡者。”
分類:手写便条
《漢語大詞典》:手条(手條)
亲手写的字条。 茅盾 《子夜》五:“看见了我的手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