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由 → 繇由”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所由  拼音:suǒ yóu
1.事理的缘由。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此乃吉凶之萌兆,荣辱之所由兴也。」《南史。卷四八。列传。陆杲》:「出为临川内史,将发,辞武帝,于坐通启,求募部曲。帝问何不付所由呈闻。」
2.巡逻的吏卒。唐。裴諴 新添声杨柳枝。独房莲子没人看词:「若有所由来借问,但道偷莲是下官。」《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走去转湾巷口,叫将四个人来,是本地方所由。」
《漢語大詞典》:所由官
亦省作“ 所由 ”。 犹言有关官吏。因事必经由其手,故称。 南朝 至 唐 宋 常用此语。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妇人无閫外之事,贺及问讯牋什,所由官报闻而已。”南史·沈炯传:“表求归养,詔不许。 文帝 嗣位,又表求去。詔答曰:‘当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无废也。’”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丞相不应许所由官呫囁耳语。” 胡三省 注:“京尹任烦剧,故 唐 人谓府县官为‘所由官’。 项安世 《家説》曰:‘今坊市公人谓之所由。’”“所由”一词,资治通鉴屡见,所指各异, 胡三省 皆随文作注。 唐 人笔记、小说中亦常用此词,有:“度支所由”、“虞候所由”、“军停所由”、“干事所由”、“乡所由”等等,皆为亲事之官,而以指吏人者为多。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所由》
分類:官吏经由
《分类字锦》:音所由生
礼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分类:作乐
《分类字锦》:问馈所由(问馈所由)
晋阳秋陶侃练核庶事勤务稼穑虽戎陈武士皆劝厉之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欢喜慰赐若他所得则呵辱还之是以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
分类:能政
《漢語大詞典》:所由官
亦省作“ 所由 ”。 犹言有关官吏。因事必经由其手,故称。 南朝 至 唐 宋 常用此语。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妇人无閫外之事,贺及问讯牋什,所由官报闻而已。”南史·沈炯传:“表求归养,詔不许。 文帝 嗣位,又表求去。詔答曰:‘当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无废也。’”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丞相不应许所由官呫囁耳语。” 胡三省 注:“京尹任烦剧,故 唐 人谓府县官为‘所由官’。 项安世 《家説》曰:‘今坊市公人谓之所由。’”“所由”一词,资治通鉴屡见,所指各异, 胡三省 皆随文作注。 唐 人笔记、小说中亦常用此词,有:“度支所由”、“虞候所由”、“军停所由”、“干事所由”、“乡所由”等等,皆为亲事之官,而以指吏人者为多。参阅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所由》
分類:官吏经由
《分类字锦》:所由来也(所由来也)
左传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出不逃难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难而不守所由来也能是二者又何患焉
分类:通用
《分类字锦》:积德所由(积德所由)
晋书庾峻传祖乘才学洽闻峻少好学有才思尝游京师闻魏散骑常侍苏林在家往候之林尝就乘学见峻流涕良久曰尊祖高才而性退让不营当世惟修德行君兄弟复俊茂此尊祖积德之所由也
分类:祖孙
《國語辭典》:原本  拼音:yuán běn
1.事物的起源和根本。《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2.推溯其本源。《管子。小匡》:「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3.原来、本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那叫小邓家庄儿,原本是二十八棵红柳树,邓老爷的房子。」
4.原来的版本或作者的底本。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结构》:「若是,则何以原本不传而传其抄本也。」
5.根据。《文选。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漢語大詞典》:祸隙(禍隙)
指祸害所由产生的裂痕。隙,衅隙,嫌隙。 南朝 梁 沈约 《恩倖传论》:“搆造同异,兴树祸隙。”
《國語辭典》:祸梯(禍梯)  拼音:huò tī
祸害发生的媒介。《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分類:所由由来
《漢語大詞典》:锐端
谓事之所由始。文子·下德:“若开其鋭端而纵之,放僻淫佚,而禁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姦也。”旧注:“防之不在其本,而制之于必犯,若抱薪救火,以资其盛也。”
分類:所由